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快穿,炮灰发疯日记(252)+番外

作者:七月朝阳 阅读记录

江父乐呵呵的干了一口二锅头。

"嘿……没想到有一日我也来京城,还要去参观这么多名胜古迹,真的是想不到啊。"

江父是个乐观,且有分寸的人。

亲生儿子江广文被张小玉害的去农场下放。

日子过得苦巴巴的,江父从不在江清清面前提起。

就连知道江清清不待见于淑芬,也不会故意的在江清清面前提起她。

只能说,在这个年代,江父这种行为还是极为少见的。

第二天,陆闻洐为了感谢江父的付出。

亲自陪着江父去逛京城的八大景点。

陆闻洐出行,两位军人自然是开着车随行,先去了城外的长城。

江父拍了十几张照片,又去了天坛,圆明园,公主坟,香山,颐和园,最后去了故宫,天安门广场。

光是这一天的精力足够江父吹一辈子。

要知道这个时候出行,都得带介绍信,去哪里都得有正当理由。

除了下乡的知青,普通人是没有机会离开居住的地方。

至于江清清,晚上在空间里淘换了一遍。

找出两双42码的水靴,里头一双带毛的一双不带毛。

都是防水防电。

一件厚厚的军大衣,可以做被子,也可以防寒保暖,是这个年代所有人的最爱。

就从空间里找出上个世纪留下来的军用水壶,可以装两升水,里头是保温的,能够保持12个小时。

剩下的又拿了一件毛衣,毛裤,藏狐毛做的毡帽,可以护着耳朵。

鹿皮做的手套。

另外又在军大衣的内袋里面放了200块钱,一大把全国通用票。

这东西算是江清清这个做女儿的孝敬。

拉拉杂杂一大包,装进麻布袋里很大一提。

*

到了晚上,江父红光满面的从小轿车上下来。

"外公的大外孙嘞,外公回来了……一天不见真的是十分想念这两个臭宝,以后我要是回去了想他们了可怎么办啊?"

陆闻洐跟在身后,大长腿迈过门槛。

"爸,您随时都可以过来看大宝和二宝,要不我给您照两张照片,到时候给你寄回去。"

"那感情好,我得抱着两个娃照张相。"

谢大娘已经做好了饭,今天是粉条炖小鸡,锅里摊的是面饼。

六个人的分量足足的。

*

明天开始,陆闻洐就正式去中科院任职。

一个月工资200块,还有各类全国票据。

谢谢大娘专职在江清清这帮忙带娃。

*

两位陆军士兵,仍然是陆闻洐的专属守卫者,护卫着她的安全。

除了这些,江清清也在陆闻洐跟前显露自己学习的天性。

慢慢的接触机械设备。

自己买了收音机在家拆卸,安装。

自己去废品站购买别人不要的铁器,自行车。

没过多久,江清清便安装了电动自行车。

不用烧油,只需充电,就可以带着全家人,快速的骑行。

江清清这一发明,得到陆闻洐的认可。

上班的时候她非要骑着电动自行车去中科院上班。

这不一到院里,就引起了李院士的注意。

"小陆,这车子是怎么回事?你新做的,他不用油就可以跑?"

陆闻洐关掉自行车,很是得意:

"这是我媳妇自己做的电动自行车,只需要插电,省时省力,很方便的。"

"那这个店是存在哪里?"

陆闻洐指着其中一个黑匣子:

"这个是电池,充的电都储蓄在这里,我已经试过,这电动车带着两个孩子两个大人,300斤以上可以在城里绕三圈,足足有50km。"

"唉呀,那你媳妇在哪里任职?"

陆闻洐嘴角微抿:"这个特殊的年代,她在家带孩子呢。″

"真是瞎搞,这东西做出来能够方便多少人啊?明明这么有才,为什么没有人去请江同志出山?"

陆闻洐眼中含笑,嘴里却谦虚的说道:"这些东西只是民用产品,不值一提,跟您老的研究方向更是不能比。"

"胡说八道,能够独自发明创造电动车,就说明他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我们中科院就是需要这样的人才,你媳妇在哪儿,快带我去。✏

江家

江清清已经手动好改造了一台电视机。

信号不太好。

江清清正大力的拍着电视机的盖子。

一阵噪音,屏幕上出现了人影。

连接的却是外国的电视频道,不知道是哪个女明星身着短裙,又跳又唱。

这让刚刚赶过来的李院士,瞪大了眼。

现在国家困难,所有的研究员都在研究武器设备。

像这些民用的东西,根本就没有精力去研究。

没想到,陆闻洐的媳妇儿居然有这样的才能。

他兴高采烈的围着电视机转了好几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