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她才迫切想要找个家世不错的姑娘嫁入东宫,来牵制赵敏静。
“你的话不无道理,但你皇兄那脾气你也是知道的,如今只能先委屈沈二姑娘做太子侧妃了。”
谢婉清自是清楚,只不过有些惋惜,“母后是要定下沈二姑娘了?”
梁皇后思忖片刻,还是点了头,“沈二姑娘的父亲是当朝太师,为人处事皆得你父皇信任,更主要的是沈太师与荣国公府素来交好,她是最合适的入东宫的人选了。”
说完之后,梁皇后心中更加笃定这个人选了,“本宫立刻就让皇上拟写圣旨,为他们二人赐婚。”
“既如此,就全凭母后做主吧。”
谢婉清见母后己经做足了打算,显然是为了牵制太子妃,她也不是很喜欢那个赵敏静,想了想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
虽然有些惋惜沈二姑娘,不过转念一想如果沈梨初嫁入了东宫,那日后她在宫中不就多了一个可以玩的朋友了。
好像还不错呢!
皇后一旦确立了目标,当即雷厉风行的去安排了。
太师府,梨落院
日耀灼灼从高天之上漫射而下,变成浅浅一笼纱光,恰好落在她肤白胜雪的面庞上,鸦羽似的细密长睫轻轻颤动,遮掩住那双轻灵通透的瞳眸。
今日天气不错,沈梨初便让香菱在她的院中放了一把贵妃椅,她葱白般的手执着一把团扇,正悠哉悠哉的晒太阳呢。
算算时间,好像快要到赐婚的日子了,也不知道贺兰鸢能不能把她需要的东西给及时送过来。
正当她闭眼思索之际,香琴匆匆小跑过来,语气带着几分焦急。
“姑娘,您快些去前厅吧,宫里来人宣读圣旨了。”
沈梨初瞬间睁开双眸,柳叶眉稍稍一扬,嘴角漾起一抹微笑,“好,我这便过去。”
应当是赐婚的圣旨到了,竟然比剧情中早了几日,莫不是因为她和谢婉清之前的关系影响了剧情的发展?
不过,沈梨初不甚在意。
她带着香琴亦步亦趋的赶往前厅,沈实甫和陶茯苓早己候在这里,见她来了,沈实甫唤了一声:“阿梨,快些过来。”
沈梨初乖巧的立在父亲身侧,德全公公见人到齐,遂开始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太师之女沈梨初,品行端庄,才情出众,实乃我朝之明珠。朕心甚慰,今特赐沈梨初为太子侧妃,以佐东宫。
望二人结发同心,永结秦晋之好,共谱盛世华章。于下月择良辰吉日,举行大婚,以昭天下。钦此!”
“臣女接旨。”
德全公公将圣旨放在沈梨初手中后,带着些讨好的意味说道:“真是恭喜沈太师了,令千金不日就要入主东宫了。”
沈实甫眼眸低沉,硬挤出几分笑容来,“德全公公说的是哪里的话,今日真是辛苦公公了,管家。”
管家闻声走近几步递给德全公公一个钱袋。
德全公公掂了掂重量,笑的那叫一个花枝乱颤,“那老奴就收下沈太师的这份礼了。”
“这是应该的,管家送公公离府。”
这德全公公是圣上跟前的大太监,不管圣旨是否入沈实甫的眼,他无论如何都要给德全公公三分薄面。
待德全公公离开后,沈实甫眼神犀利,双手背后浑身散发着怒意。
“老爷,你说这圣上好端端的怎会突然赐婚了呢?”
陶茯苓想到女儿的以后,眼泪首接喷涌而出,“我们沈家虽比不上那些个侯府爵位,但阿梨也是我们嫡女,怎的如今去给太子做了侧妃呢?”
“好了,夫人莫要难过。这圣上的心思我们揣摩不得。”
沈实甫也为这莫名的赐婚搞的火大,那可是他捧在手心里呵护十几年的女儿居然去给太子做妾,真真是为女儿不值。
“可如今这圣旨一下,阿梨下个月便要入东宫,这叫我怎么舍得?”
一想到自己水灵灵的女儿要出嫁,还是东宫那种深似海的地方,陶茯苓这心就一揪一揪的疼。
“更何况,坊间盛言太子殿下不能人道,喜怒无常。现如今又让阿梨入东宫,那不是把我们女儿往火坑里推嘛。”
提起这个,陶茯苓伸手捧住女儿的脸仔细揉捏着,好似下一秒她的女儿就不在了一样。
沈梨初抬手覆在娘亲的手上,懂事道:“爹爹娘亲,放心吧,不管太子殿下如何待我,我都会在东宫安分守己,不让爹爹娘亲担心。”
虽说沈梨初骨子里是个现代灵魂,但沈实甫和陶茯苓在这九年间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她感受到了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温暖。
陶茯苓见她这么懂事竟越发的心疼,“我可怜的女儿,真是委屈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