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所以尸体会自己系鞋带吗(26)CP

作者:二十四始 阅读记录

这里棺柩多,连院子里都停着四副,看样子很新,外面还没有漆朱砂。

秋旻和有鱼把棺盖一一推开检查,里面尚未存放尸体,透着股发霉的木头味。

秋旻跑累了——虽然入夜后他就显得恹恹的,兴致不高——躺进其中一副棺材里想试试睡感,结果发现棺盖背面刻着个名字,看刻痕还是近期的。

于是有鱼挑了他旁边那副棺躺进去——这背面的名字刻了一半,但他在棺材里找到个本子。

一指来厚,破破烂烂的,泛黄程度颇深,边缘留着被火烧过的痕迹,而内页又被水浸泡过,上面的字有的已经晕开了。

方恕生跑软了腿脚,跨进门槛时差点被绊个跟头。

他掩好门,索性坐在踏跺上系鞋带,手指抖啊抖的,系了整五分钟才系好。

他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地说:“这地方我只在外面看过一眼,正堂阴气森森的,还挂着殓衣,就没敢进去。”

无人应他,他系完鞋带一抬头,见那两人背对着他并排坐在某张棺盖上。

秋旻一手往上举着风灯,有鱼一手朝下拿着什么。

他们肩抵着肩,头对着头,弯着腰凑在一起频率一致地转脑袋,缓慢向左又缓慢向右,但不说话,不知道在干啥。

方恕生:“……”

他腿酸手软地爬起来,侧身站在门边,一手扶刀,一手抓着门框准备跑,试探着喊道:“喂!”

有鱼头也不抬,招手道:“过来,这里有本书,上面还有图,好像画着座桥。”

于是方恕生把跨过门槛的腿又跨了回来,嘀咕着走近两人:“这么巧哦……我还以为你俩中邪了呢……”

那图是贴在扉页上的简易图,简易得令人分不清陆路和水路,唯一一个看着像桥的东西,在镇头……或许是镇尾附近。

“哦,这是义庄守尸人的记录册,大概就是每日捡尸几具、地点、性别、年龄、哪里人士、死因……亦或领尸几具,殓容收几钱等等。”方恕生就着有鱼的手,大致翻了翻封面和内页,“咦?这里有个轶闻记载。”

“你能看懂上面的字?”有鱼很惊讶,转向秋旻,“而你,居然看不懂?”

后者摸摸鼻子,有些心虚地转开视线。

“你们读不懂吗?”方恕生干脆把本子接过去,“那我念给你们听。”

有鱼蹙眉听了一段,很是头疼,遂打断道:“你能用白话讲么?”

方恕生清清嗓子,边看边转述——

“这上面说,此镇名唤柴桑,镇口有条河,对岸有个怪坡*,全长四百来米,地势奇异,下坡总比上坡困难,任何死物放上去,都会自行往坡上移动。”

“这段路是出入镇的必经之路,常常有人受伤见血,怎么改怎么修都不顶事。镇里人颇觉不详,就在旁边搭了一座坡娘观,还筹钱请了尊玉娘子坐进去,想要镇一镇路煞。”

“不久后,此地下了场暴雨,河道涨水把这段路给淹了,天气慢慢放晴后,水势从低处往高处降,降到最后,水帽子里竟是凭空出现了一口水晶棺材。”

“那棺材流光溢彩,不似凡品,但移不走又砸不烂,就在那儿挡着。镇里渐渐有人说,这是坡娘娘不满,在要贡品。于是镇上人又筹钱又筹物,东拼西凑,终于放了些钱财和稻谷进去。”

“转天水晶棺消失了,但镇口多了副木棺。人们惊奇地发现,里面除了他们原本放进去的东西外,还自行填上了更多更为优质的财宝和谷物。”

“除此之外,最上面还放着一份字笺,字体很娟秀,写着:年岁漫漫,愿祈旧骨。”

有鱼就此猜测道:“于是他们按字面意思,开始送尸体进去?”

方恕生点头——

“最开始是牲畜的骨头和碎肉,水晶棺照常消失,但后续镇里各处却没再出现这样一副木棺材。”

“有人说,这是坡娘娘不喜玉身,想要给自己塑一具行走世间的肉身。也有人说,坡娘娘想找人伺候自己,同自己说话解闷,打发打发时间。”

“当时义庄从河道里捞上来一具溺亡的尸体,停了十多天无人认领,该是从上游某个村镇冲下来的,于是守尸人提议把这具尸体放进去试试。

“这次,水晶棺消失五天后,义庄才出现了一副木棺材,棺盖打开,里面码着一层金银。”

“但是镇子小,无人认领的尸体不常见。是以镇上有人开始掘坟,挖别家祖宗的骨头放进去,掘来掘去,把全镇的旧坟都挖了个干净,只得添新骨。渐渐的,该镇有了个新风俗:死尸不下葬,只栖水晶棺。”

“后来有人发现,坡娘娘偏好青年男女,放进去的尸体相貌越好,收到的金银珠宝也就越多,久而久之,遂变相成了……配骨,献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