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的小食摊火爆整个汴京(美食)(139)

作者:紫流金 阅读记录

多日相伴,他觉得柳金枝再怎么也不会选傅霁景。

所以,柳金枝要怎么选呢?

众人又看向柳金枝。

柳金枝低咳两声,也不含糊其辞,道:“潘大官人,我与二郎君一同去吧。安玉还在里面等着你去看望呢。”

潘琅寰一下子沉默。

半晌才憋出一句:“……哦。”

柳金枝礼貌颔首,尔后看向傅霁景。

“二郎君,走吧。”

傅霁景眉眼温柔带笑,双眼亮晶晶的,主动落后一步跟在柳金枝身后一块出了门。

只有潘琅寰还站在原地,默默地盯着他们两个的背影,好似还没回过神来。

众人都不敢说话。

只有潘安玉等了半日不见哥哥进来,探出头问:“哥,你怎么还不进来?”

潘琅寰缓慢转过身,面色恍惚,步伐沉重。

李二田看出来了,拍拍潘安玉的肩膀,说:“以后,柳娘子只能是你师父了。”

潘安玉一脸不解,理所当然:“那当然了。”

李二田摇摇头。

唉,真笨。

第54章

天气渐渐转凉,一转眼是八月七,立秋了。

月牙在水井边洗了一篮子的枣儿,端到房间里给柳霄吃。

虽然柳金枝把柳霄从黄师道家接了回来,但柳霄刻苦依旧,每日基本把自己关在房里练习。

倒是傅霁景趁着休沐时会常过来走走。

今日也是一样。

大概是上次柳金枝毫不犹豫的选择,让二人的关系更进一步。

虽然没有宣之于口,却是心照不宣。

“柳娘子。”傅霁景从马车里走下来,眉眼带笑,“今日秋意甚浓,我听说城外有一处枫林不错,不如去看看?”

“好啊。”

春日有春游,秋日自然就有秋游。

宋朝文士或是百姓都爱秋日游野,观赏枫林,山川,或是清澈小溪,享受秋意笼罩四野时的惬意。

所以在他们出城门的时候,周围还有不少人与他们是同一个方向。

大家都很高兴,议论纷纷。

柳金枝掀开帘子往外面望了一望,眼见出了汴京城,外头青山层林尽染,很是好看。

“诶,二郎君你看。”

柳金枝像是发现了什么惊喜似的。

傅霁景也凑过来一点,借着柳金枝的手,与她观赏同一片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傅霁景神色温柔,“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柳金枝却是一笑,再

指了指某处。

“我想让你看的是那个。”

纤白玉指指向的是一艘小舟,舟上坐了个老叟,撑杆子坐在舟头,正伸手往河里摸索着什么。

片刻后,揪出一串深亮绿色的水生植物,茎叶枝蔓上还挂着如同牛头角一样,外壳紫黑的果子。

傅霁景眨眨眼,疑惑道:“这是什么?”

“是菱角。”

柳金枝让杏安停车,带着傅霁景走到河边看那老叟继续捞菱角。

不过说来也巧,这捞菱角的的老叟,居然就是那天柳金枝在御园金明池见到的,那个替人钓鱼做鱼生的老叟。

“这么巧?”柳金枝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您老人家生意涉及的领域还挺广。”

老叟见着柳金枝和傅霁景这回又站在一块,也是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道:

“郎君,第二次见面,不如给娘子买些菱角吃?”

傅霁景虽然耳尖发烧似的红了,却也掏出银子递过去,道:“捡一些新鲜的吧。”

“您放心,老朽刚捞上来的,必然都是新鲜的。”

一面说着,一面又从河里捞了不少深色水生植物,带起一连串密密麻麻的菱角。

麻利地摘下、洗净、装篮子,也不递给柳金枝,只递给傅霁景,还道:

“郎君替娘子拿稳些。”

看起来不是第一次做男女的生意。

柳金枝笑道:“老人家,这回可带了锅碗、调料?”

老叟直起腰,指着路边一个小摊儿。

“那个便是。”

傅霁景道了一声谢,又取出一些银子递给老叟。

温和道:“算是佐料钱。”

老叟笑的见牙不见眼:“多谢郎君,多谢娘子。”

傅霁景拎着菱角走在柳金枝身边,问:“娘子要做什么菜?”

“菱角的吃法甚多,郎君想吃什么?”

这个问法,就好似上次吃榆钱槐花一样。

上回他不知,羞愧的是,这回他同样不知。

于是清俊秀雅的郎君摇摇头,不好意思道:“我不知道,还请娘子指教。”

“自然是煎炸煮烤样样都行。”柳金枝指了指菱角,“你瞧,这些菱角外壳紫黑,显然是成熟老菱角,炒比生剥更好吃。”

“难怪白居易说:‘嫩剥青菱角,浓煎白茗芽。’,原来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