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凑近他们小声介绍饭馆每个人的个性。
“杜卫小哥人也不错,灵活,跑腿又快,很讲义气。”
“王忠勇也是个好人,好说话,好相处,就是以前做过和尚,现在格外喜欢吃肉,少跟他抢。”
“账房先生姓吴,倒是有些不好说……”
林勤挠了挠下巴。
也不好意思当着三位新员工的面儿,说吴兴镛是个冷漠、自私,又爱占小便宜的人。
就道:“你们以后跟他打交道的时候客气点儿,不会说话就少说些。”
三人都连连点头,简直要把林勤说的话当至理名言。
可见出身底层军士的他们,想要稳住一份理想工作也格外不易。
这边林勤刚吩咐完,那边杜卫就带着人去整理信箱。
三人不识字,但一、二、三还是认识的。
于是杜卫让他们把订单纸条按照日期分类,今日要做的外送就先挂起来,让阿芹再分门别类,交给柳金枝去做。
“东家,单子都是昨日投的,要求今早午时之前送去。”
阿芹低着头翻了一下单子,挑出几张压在桌角。
“馉饳、馄饨和一些寻常饭食,我已经学会做了,东家不用操心,但这几样倒是难做。”
柳金枝拿过来看了一眼。
其实就是山海兜、紫荆花水晶饺、碧涧羹一类。
以前都做过,没什么新奇。
唯有一道“春旧脍”没在人前做过。
再看时间,也是要求的最早的。
干脆就先做春鸠脍。
以前看电视剧,总说下毒若没有鹤顶红,那就下鸩毒,喝下去之后保管一击毙命。
所以“鸩”字一出,总觉得这道菜隐隐约约要害人性命。
但其实春鸩脍是一道以斑鸠胸肉,和芹菜为主料的宋代美食。
据说,这还是苏东坡当年被贬黄州之时,结合家乡蜀地春鸩脍的做法,取用黄州当地野生芹菜做成的新菜。
此菜流传出来后,为人们所喜爱。
再次被我们的老朋友——林洪,记载在了《山家清供》当中。
另一本古代美食录——《吴氏中馈录》中也有相应记载。
柳金枝总想着,要是苏东坡不当诗人,改行去当厨子,后世中华美食食谱上,又不知道要多多少惊艳世人的美食。
有天赋的人真是在哪行都是天才。
柳金枝想着,叫王忠勇帮忙去外头买只斑鸠回来。
现代斑鸠被列为保护动物,导致“春鸩脍”这道菜中的“斑鸠胸肉”一味食材,不得不转用鸽子肉代替。
虽然其味道依旧不错,但吃不到古味,总是感觉差了许多。
但这里是宋朝。
所以没一会儿,王忠勇就把一只肥斑鸠提进了膳房。
阿芹出去和王忠勇会账。
柳金枝则撸起袖子开始做菜。
准备嫩水芹、鸡蛋、淀粉、黄酒、猪油、白糖、精盐、葱花、姜末……诸类调料。
再来处理斑鸠。
同样是烧水、烫毛,取胸脯肉,用清凉的井水洗去斑鸠胸脯肉上的血丝,挂在铁钩上沥干。
之后取来菜刀,选用刀背在胸脯肉上拍打多下,松一松肉质,就可以顺着胸脯肉的纹理切细丝。
再盛到一个干净的碗里,淋上黄酒、精盐,腌上十分钟去去腥味儿。
毕竟是山野飞禽,肉里藏着腥味儿是必然的。
腌完之后,就打进几个鸡蛋,却只要蛋清,不要蛋黄。
以及湿淀粉一类,用手抓匀。
这主要是为了锁住水分,使得肉质更长时间保持嫩滑。
那边芹菜也好处理。
柳金枝简单洗过水芹,切段,收拢,备用。
就起锅烧油,让锅底成七分烫,下姜末爆香,倒入芹菜切段,以大火翻炒至断生,释放辛香。
然后倒入滑好的肉丝,用圆头铁勺舀起小半勺白糖,酱油,老抽,生抽,在锅中搅匀。
为了提香,再撒一把葱花,快速翻炒一两分钟 ,炒得膳房里溢满肉香。
最后起锅装盘,却在此前淋少许香油增香,盛盘后,再重撒一些碧绿葱花点缀颜色。
一道春鸩脍便由此完成。
好吃的都要趁热。
柳金枝让阿芹赶紧装盘,装在了食盒里,递给杜卫。
杜卫要带着刘彦等人熟悉下路线,顺便带他们认识认识老客户。
就四个人一块儿出去送一盘菜。
好在下第一个订单的食客本来住的就近,一来一去,要不了半盏茶的时间。
柳金枝就放手让他们去了,留下来和阿芹再处理剩下的订单。
不过等她把食材都预备的差不多,已经过去了一盏茶时间,却还不见杜卫他们回来。
四个大男人,路上总不至于出意外。
就在柳金枝疑惑当中,门口忽然传来一阵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