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99)+番外

作者:江南知微 阅读记录

自从他亲政掌权后,就不喜欢游玩、不喜欢闲聊、也不喜欢踏足后宫了,只恨不得整日跟这堆奏章昼夜厮守!

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后,大量产自异国的奇花异草也跟随商人的脚步来到了中原,汉武帝命人在上林苑精心培育这些娇嫩而美丽的花朵,让它们的身影首次出现在了未央宫。

这一习俗得到后世王朝君王的效仿,从此,五彩的鲜花、清甜的瓜果,便常常伴随各色熏香一起,出现在各朝王宫的各个角落。

而秦王的宫殿,实在古朴得有些过头了。

他径直忽略了父亲的话,让宫人搬来一张窄几往殿上角落一放,就欢快从蒙恬手中接过花瓶摆好,慢慢把手中的野花放进去。

秦王依然头也没抬,什么也没说。自己说一句不同意,这小子就会有十句等着他,才懒得理他。

这时,蒙毅上前禀道,

“王上,李廷尉带了编书的人来求见。”

秦王又取出一卷新奏章,颔首道,

“让他们进来。”

“喏。”

李斯这趟的所谓编书,是把秦国常用的字挑选出来,再让人用改良后的佐书与篆书对照,汇总编纂成一本简易的识字书。

这样一来,文字改革就踏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李斯带着几人趋步进殿行礼,面带振奋告诉了秦王一个好消息:

他在咸阳的吏馆中挑许久,终于这些找出擅长书法并且会写佐书的人才,特意带来让王上过目。

秦王一听也很高兴,立刻放下毛笔起身下殿,亲自接过这几人躬身递上的佐书作品,细细打量起来。

李世民也扭过头,好奇地打量着殿中这些人,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变革隶书是程邈主导的。

如今因为自己的到来,变成了李斯来主导,那么,程邈还会参与进来吗?

这时,秦王已经看完了他们的作品,开始挨个询问起来。

队伍中一个身材魁梧高大的男子,悄悄抬眼朝角落的李世民看来,正好跟李世民的目光撞了个满怀。

对方没料到他竟然也在看自己,一惊后急忙谦恭朝他躬身笑了笑,然后就马上收回目光,老老实实垂首望向地上。

此人反应极快,进退有度,可堪一用。这是李世民脑中闪过的第一念头。

然而,等此人毕恭毕敬上前回答秦王的问题后,李世民立刻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再次仔细打量起这男子来——

他就是赵高?

第31章

在秦国,凡是年满十七岁的男子,就要前往官府造册登记并开始服役,这被称作是“傅籍”。

但是秦国又提倡“以吏为师”,鼓励百姓随时向基层文吏询问法令,以便能普及律法、更好管理国民。

所以,朝廷为了培养更多能科普律法的文吏,就在各处郡县设置了学室,凡是年满十七岁的文吏家中子弟都能报考,通过考核后就能免除服役参军,可以在学室中学安心学习识字、书法和秦律三年。

赵高就是秦国这项政策的获益者,他的父亲是最底层文吏,这让他有了参加选拔的资格。他已在三年前顺利通过初级选拔,如今在咸阳吏馆担任一名小小令史。

但是赵高并不想止步于此,上个月,他刚参加了三年一次的高等级考核:

届时,朝廷会从众多参试的文吏里,选拔出一名成绩最优秀的进入王宫担任尚书卒史。

虽然,在官爵遍地走的咸阳城里,尚书卒史也不过是王宫中微不足道的小小文吏,但野心勃勃的赵高知道,这个工作最大的优势,是能接触到秦国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秦王!

他自信凭借一手好字和对秦律的精通,只要能顺利进宫,一定能设法引起秦王的注意,到时还怕没有高官厚爵吗?

可他没想到,好运竟会来得如此之快,选拔的结果还没出来,他就快人一步被挑中来到王宫,得到了秦王的召见!

此时此刻,秦王确实被赵高的一手好字惊艳到了,他翻来覆去足足看了两遍,才伸手将竹简递给李斯,

“没想到,有人能将佐书也写得颇具美感。此人虽然还很年轻,书法功底却不在爱卿之下啊!”

李斯忙双手接过赵高的书法作品,心头却升起一阵警惕:

他在吏馆学室挑选好字时,实际也在暗暗挑人,那些面**诈满脸野心的,第一关就被他筛掉了。

而看似忠厚的赵高,今日这份作品,乍一看也与当日他在自己面前写的差不多,实际上他现在仔细一看,发现其间处处充满了心机:

王上喜欢篆书的圆融,他这佐书的收笔便尽显圆融;王上喜欢笔锋的雄浑,他这运毫转折间便处处雄浑...

甚至,他还在竹简上画出了每个字代表的涵义,让新旧文字的对比更加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