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45)+番外

作者:江南知微 阅读记录

...

荀子没想到时隔数十年后,自己还能再见到另一个秦王。

眼前的年轻秦王英粹奇表,风姿过人,虽然他此刻是含着几分笑的,还刻意收起了一国君王的气势,但透过他清朗的眉眼,却隐约能看到几分老秦王端肃威严的影子。

此人绝非池中物。又迎来一代明君的秦国,前途不可估量也!

他急忙带着蔺成上前拜礼,

“老夫荀况拜见秦王!”

“庶民蔺成拜见秦王!”

秦王闻言怔了一下,我儿随手诳来教他认字的一位阿翁,竟然是当世大儒荀卿?

世民这小子淘气归淘气,运气倒一直很好,不过既然对方是荀卿的话…

他让二人不必多礼,又让随从把答谢的礼物抬了进来。

荀子推辞不过只得收下,含笑赞道,

“秦王不必客气,李家这小郎天资之聪颖乃我平生仅见,想来,假以

时日必能成为秦国栋梁...”

不过他暗暗疑惑不已,为何李氏子弟,竟敢劳烦秦君亲自抱着世民前来答谢自己?怪哉!

秦王听完:???

他眸光一动,带着探究打量自己怀中一脸乖巧的李世民,

“李家小郎?”

李世民暗道不好,路上光想着要怎么说服秦王,一时倒把这事给忘了!

迎着父亲威慑十足的目光,他忙使出如今的童真利器,露出八颗小牙笑得像个灿烂的小太阳,

“不不,孩儿是秦国栋梁!”

第17章

李世民急忙把上回的乌龙事件解释了,又向荀子二人道了歉。

有蕲年宫一事摆在那里,他无法提前把真相告诉荀子,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平叛后再坦白,以免节外生枝。

荀子抚须笑呵呵看着面前的孩童,

“你这小家伙呀,向来鬼点子多,没想到胆子也足够大!”

他还真不担心秦王会生气,瞧,秦王那抱着世民舍不得撒手的样子,没准,孩子这胆子就是被他亲自惯出来的!

果然,秦王一听完这解释立刻就消了气,看向李世民的目光甚至还隐含了几分赞赏和骄傲:我儿不但能察觉危险的存在,还知道隐匿身份以保全自身,真聪明!

这一通小插曲,倒拉近了几人的距离。

荀子儒法兼修,秦王通读百家,二人皆是才学广博之人,一番客气后很快就侃侃交谈起来,谈天下大势,也谈民生黍离。

临走前,秦王还邀请荀子二人前去咸阳城游玩一段时间。

荀子这趟游历,本就想去咸阳看看的,但他上回刚来到咸阳城门口就被吕不韦的猖狂之举气到,一怒之下就跟对方杠上了,事后担心被吕不韦报复就离开了咸阳。

如今见秦王诚挚相邀,他痛快应了下来。

这场见面,远比李世民预想中的要好太多:

秦王从头到尾都没摆秦君的架子,也没流露出半分不悦,而荀子与他谈论儒法之别时也是浅尝辄止,没有初次见面就据理力争...

他认为,拜师一事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

然而,当六马金车缓缓启动离开时,秦王开口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

“等回了咸阳,我会为你找个法家大才当老师。”

李世民眼中的亮光噌一下就消失了,

“不行,我只想让荀子当我的老师!”

秦王淡声道,

“荀子确实有大才,可他学的是儒家之道。大秦以商君之法强国,我身为秦君岂可负秦法?”

法家之术以富国强军为要务,自孝公起,代代秦君临终前都会一再叮嘱新君:商君之法绝不可废。

他就算再疼爱这孩子,也绝不会引儒道入秦扰乱人心。

李世民急忙指了指自己,

“是孩儿要找老师,阿父又怎会负秦法?我真的想让荀子当我的老师,他教得很好,对我也很好!”

秦王叹气,笃定道,

“你其实早就知道他是荀子了,今日是故意哄我前来的?”

李世民默了默,点头承认,

“是,我第二次见面就知道他是荀子了。”

秦王的目光幽邃起来,深深看着怀中的小人儿,

“你明知他是荀子,也明知我不喜儒术,还非要把我哄来见他...告诉父王,那日在咸阳城门吕不韦对你说什么了?”

孩子才这么小,根本就不懂诸子百家之学说,怎么可能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坚持想拜荀子为师?

倒是吕不韦,在编纂的《吕氏春秋》一书中打着“诸子百家兼而有之”的旗号,大肆宣扬儒家之法,还屡屡劝谏自己以后要按照此书之言来治国…

可是李世民马上摇了摇头,

“他什么也没说,而且他也不知道挑错的阿翁是荀子,还想派人去追杀,被我阻止了。”

秦王听完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