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有病啊,今晚的突袭还没正式开始,他就接连诅咒他们跑不脱、诅咒屈辞会死....真想一刀宰了这该死的乌鸦嘴!
屈辞倒是习惯对方的野生性格了,他用力拽回衣袖,冷哼一声,
“若能重创秦军,死又有何惧?”
要不然,他又岂会以文臣之身,带着这些私兵亲自赶来上阵?
说着,便下令众人继续前行。
...
不幸的是,辛蛮的预感好像有点准。
张耳为了求生,确实背叛了他们。
而秦军的营地里,虽然王翦早在昨夜就悄悄带兵前往陈郢支援了,但留守营地的,确实还有一个比野兽更可怕的战神李世民。
前世,李世民能以数千骑兵击败窦建德的十万大军,现在打起这种以多胜少的守株待兔之战,当然没有任何难度和曲折——
当屈辞和陈馀几人,被押来这个笑容满面的孩童面前时,整个人都还是懵的。
不是,刚冲进来就结束啦?这么快就打完了?而且,他们还是输给了一个小娃娃?
屈辞很快就反应过来是中计了,立刻对陈馀怒目相向,质问对方为何要联手秦军骗他。
李世民万万没想到,自己随手一捞,竟能捞到楚国右令尹、屈氏族长这条举足轻重的大鱼。
不过,要是结合对方先祖屈原耿直的性子、抗秦的执念和被朝堂排挤的憋屈,就不难推测出,屈辞之所以会这么容易上钩,是因为如今的楚国朝堂里,主战派依然是极少数——
恐怕,就算秦军已经兵临城下,那些大臣们也还在幻想着怎么跟秦军讲和。
陈馀也不是傻子,立刻就想到是被张耳骗了,气得噼里啪啦一通乱骂。
李世民看着这一幕,颇感唏嘘。
历史上,他二人曾是刎颈之交,后来却反目成仇、以取对方项上人头为最大心愿,而这一回,张耳也在自己稍稍试探两句后,就毫不犹豫答应出卖陈馀....
真是一对情比纸薄的友人!
而他虽然爱才,倒也不是什么人都想收的,便让人把陈馀送去找张耳,让他们好生“叙叙旧”,又把急得挡在屈辞面前、对他叽里呱啦一通乱吼的辛蛮也打发了出去。
一时,军帐中只剩下李世民和屈辞二人。
屈辞目含警惕打量着这孩童,
“莫非,你就是秦国那个被封做天策上将的小太子?”
李世民笑着点头,朝对方伸出一只手,
“正是!我叫世民,是秦王的儿子,也是楚王的外甥,若论辈分礼数,我还该称您一声大父呢....”
屈辞听着这话,满肚子的火气烧得更旺了,可那些已经到了嘴边的骂人话,却一下子就都骂不出来了!
按周礼,大宗称姓而小宗称氏,而轮流把持楚国军政大权百年的屈景昭三族,本就是与楚国君王同根同源的宗亲。
这就意味着,这小子的话还真不是胡诌的,按辈分,楚王熊悍要喊他一句伯父,那么熊悍妹妹芈息的儿子,当然要喊他一声大父了....
平心而论,他见到这小子的第一眼,就忍不住眼前一亮,认为对方的容貌气度皆有鹤立鸡群的翩翩之态。
如果这不是秦国的军营,如果他不是刚冲进来就被俘虏的手下败将,恐怕,还会忍不住跟对方寒暄几句,问问他是不是自家王族的娃娃....
可他偏偏是秦王的儿子!
屈辞越想越气,才不想伸手回握这孩子呢。
但李世民半点也不恼,仍笑眯眯朝他拱手一拜,落落大方道,
“世民拜见大父!”
屈辞的眼皮猛地一跳,急忙拂袖往后退了两步,
“哼,少来跟老夫套近乎,我根本就不认得你!再者,我楚人与你秦人只有滔天国恨,并无半点私交!”
笑话,哪有娃娃把大父抓来当俘虏的,真怄人!
李世民立刻言辞恳切道,
“可我的母亲确实是楚国公主,就算大父不肯认我,世民也是要认大父的!”
以屈辞执拗的性子,他倒不指望对方会变成另一个叶腾,会主动为秦军献上城池土地,可出门在外,多认认亲戚总是有用的吧?
而且他当日敢在秦王面前,夸下“半年就能灭掉楚国”的海口,当然是有另一个更深层次原因的。
读过这段史书的他知道,楚人对中原本就没什么认同感,而秦国灭楚时,楚王负刍和后来登基的昌平君,又接连都死在了秦军的手中。
正因为如此,亡国后满心复仇的楚人,对他们命运多舛的王族,才会生出深深的同情和缅怀,才会前赴后继去支持那些宣扬“张楚”和“扶持楚怀王之孙”的反秦军队…
所以,如果秦国攻下楚地后,要想收服楚国的民心,现在就必须换一种方式来灭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