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城门处的韩非,也被这一幕感动得落下了热泪——
这是欣慰的热泪,也是喜悦的热泪,他日日担心的秦国何时改革一事,终于有眉目了!
当王上亲眼看到了民心所向的力量,还会拒绝施恩于民、收拢民心吗?
而队尾扣押着魏据的马车上,负责看护他的刘季,也被这一声声的“万岁”呼声吼得心情激荡,豪情万丈,忍不住伸脚踢了踢魏据,
“看到了吗?你不是老问我为什么要背叛你吗?这就是秦王的人格魅力,人生在世,大丈夫当如是也!老子刘季要跪也只跪这样的人间王者,当日我第一眼看到他,就看出他紫气萦绕的帝王之相....你家那个老不死的魏王算个屁!”
被捆得严严实实的魏据,这下被他踢得左侧腰部生痛,忍不住怒目而视,
“大胆,你这不要脸的叛徒!等本公子回了大梁,必会把你剥皮抽筋!”
刘季又狠狠踢了他几脚,这才一脸骄傲地贴着耳朵仔细听起了起来。
嘿嘿,他刘季现在摇身一变成了秦国太子的随从,老刘家坟头还真冒青烟了!
马车开始启程了,在滚滚的车轮声中,身后的“万岁”呼声依然不绝于缕。
李世民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在兴冲冲拍了秦王一通马屁后,立刻给他讲起了“君舟民水”的事例。
这一回,秦王没有开口反驳孩子。
他丝毫不怀疑,如果现在自己下一道命令,这些狂热的庶民,必会毫不犹豫地前赴后继冲上去,不论前方是何种危险之地。
因为,他从这些人的呼声中,听出了一种信念,一种比秦军出征誓师更坚定的信念,一种世人祭拜天地神明时才有的信念。
看来,世民确实没说错,民心也是一把威力巨大的利剑!
而他这秦王,必须做牢牢握住剑柄的执剑之人!
第71章
有了南星子开的药方,再辅以夏无且的针灸,华阳太后的病情,果真一天天好转起来了。
到十一月,一个惊天大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飞向了列国的王宫:
从咸阳出逃的赵国废太子赵嘉,在宗室和一些文武大臣的私兵扶持下,已经攻下代地立国、改称代王了!
这对正在艰难抵抗秦军的赵国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而对闻到了肉腥味的诸侯们来说,却是个趁火打劫的好时机。
只不过,秦国如今正在兴兵伐赵,若是贸然出兵想分上一杯羹,恐怕,会引来强秦的报复....
一时间,该“趁机攻赵”,还是“暂且观望”,引来了列国朝堂的争执声不断。
过了几日,早就对赵国北部肥沃草原觊觎许久的燕王姬喜,终于再也按捺不住,寻了个潦草的借口,便率先派出了十万人马攻打云中郡。
就在赵王焦头烂额之时,另一个坏消息又传到了邯郸:
位于代地西面的武阳郡,由于也遭受了大地动的波及,到处哀鸿遍野,城中人心惶惶....
所以,赵嘉带着那帮乱臣叛党,只花半个月就轻松地把武阳攻下来了!
赵王勃然大怒,本想立刻分兵前去剿灭代国的,但在一些担忧秦军破城的大臣、硬着头皮以重金贿赂郭开后,
赵王终究还是听进了郭开那番“叛军不过两三万人,区区不成气候,当务之急,该集举国之兵力,先驱逐秦燕两国强敌,待外患平定,王上再剿贼也不迟”的建议,暂时忍下了赵嘉这口窝囊气。
这样一来,无疑也给了代国继续壮大的机会。
....
章台宫中,秦王把手中的信递给蒙毅,示意他传给尉缭过目,神色喜怒莫辨,
“燕王的胆子倒是不小。”
尉缭快速看完信中内容,紧锁双眉道,
“燕王竟敢与我大秦夺食,想瓜分那一大片养马之地....”
当年,赵武灵王东灭中山国、西败林胡国,硬是从胡人手中抢来胡地,自此“辟地千里”,才有了赵国“胡服骑射”的军事变革最大靠山:云中郡。
自古骏马皆喜欢高寒之地,而气候寒冷的云中一带,不但盛产高达两米的优良战马,水草更是格外丰美,还位于农业和牧业相接的黄金过渡地带——
不论是往草原方
向追击戎狄,还是输送马匹前往中原地区,都十分便捷省事。
也正因为这样,列国之中,一向唯有赵国最盛产良马,而在长平一战前,赵国骑兵也是震慑中原的存在。
秦国为了灭赵,已经投入数年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又岂会任由燕国夺走这么一块宝地?
尉缭思索片刻,上前提出一个建议,
“王上,臣以为燕国此举包藏祸心,燕王不但想趁火打劫,还想借机投石问路,打破秦国一家独吞赵国的局势,以吸引观望的山东列国跟风加入战局,好破坏我大秦原定的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