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们确实是来咸阳访友的,但访的不是什么正经友人,而是在秦为质的赵国废太子嘉。
身为魏王之子的魏据,此番乃是奉命,专程来劝说赵嘉出逃的。
李世民闻言目光一闪,劝赵嘉出逃?
难道,是想像史书上一样,让赵嘉去代地为王?
没想到,这件事背后还有魏国的影子。
不过,现在的赵国还没亡呢,他们就开始行动了,真够着急的。
魏王就不怕赵王被气得狗急跳墙,在被秦国灭掉之前,索性下令疯狂攻打多事的魏国吗?
秦王却并不知道,史书上的赵嘉,最后逃去代地称了王一事。
他打量着手中这枚代表着魏国王族身份的玉佩,淡淡问道,
“魏国,为何要劝赵嘉出逃?”
面对对方不怒自威的强大气势,刘季恭恭敬敬把掌握的消息一股脑全说了。
因为当今之势,眼看,赵国就快扛不住了。
魏王担心,再任由秦国横行下去,恐怕下一个被灭的目标,就是他们魏国。
而正好,赵国代地刚经历了一场地动,洽是百姓怨声载道的好时机。
于是魏王听了魏无知的建议,想趁机扶持赵国废太子嘉,助他前往代地自立为王。
赵嘉颇有贤名,他们认为,只要对方称了王,必能吸引那些不服赵王的宗室豪强游侠诸人投靠,让三晋之地,继续保持着某种微妙的平衡——
与其让这些力量逃亡他国避祸,倒不如让他们继续为赵国效力,好为魏国分担来自秦国的威胁。
当然,魏王愿意冒着得罪秦国的风险,行这么一出险计,也带着贪婪的野心:
他要求赵嘉答应,回到代地立了国后,朝中丞相将军一应要职的委派,必须经由魏国同意。
也就是说,魏王既要借赵国来避祸,又想把赵嘉变成自己的傀儡,好伺机吞并对方的力量,从而壮大魏国的根基。
但是,赵嘉拒绝了魏国的邀请。
正因为这样,无功而返的魏国公子魏据,才会绞尽脑汁,把主意打到了救他们的“秦不猜”身上,
刘季略过了该死的“美人计”情节,快速瞄了一眼秦王,
“他想让小人取得阁下的信任,再趁机偷些钱财逃跑,赶回大梁引兵设伏....”
秦王听完,目光冷峻看着刘季,
“你既然,连这等机密之事都知道了,想来颇得魏国公子的重用,为何又要背叛魏国,转而把这消息,告诉我们这些素昧平生的秦国人?”
对方这是在怀疑他,刘季暗暗叫苦不迭。
他原本也以为,魏据把这些机密大事都告诉自己了,必然是把自己当成了心腹,还为此沾沾自喜了数日。
哪晓得,那死东西打的是那种主意,这实话,让他怎么好意思开口告诉旁人?
一向能言善道的刘季,难得沉默了一下。
被父亲抱在怀中的李世民没插话,只在心里悄悄想着:
刘季肯定是遇到麻烦了,想借我们的手脱困。
要不然,他哪会舍弃一个高贵的魏国公子,跑来讨好一个秦国勋贵的幕僚?
只是,李世民怎么也想不通,对方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烦,竟让他做出背叛魏国的举动。
按理说,刘季和魏国公子侥幸从山体滑坡中活下来,也算是,有了一场生死与共的情谊。
凭着他八面玲珑的本领,难不成,还不能把这场情谊变成他加官进爵的阶石?
这也太不刘季了,很不对劲!
而且,本该一直在沛县混日子的刘季,怎么会突然搭上了魏国公子,还变成了对方的心腹?
怪哉!
至于“刘季是奉命来哄骗他们的”这种想法,第一时间就被李世民抛弃了。
以史书上,刘邦战败时丢弃儿女的性子来说,有坏事,他会往反方向跑得飞快——(2)
如今,魏国公子身边没半个士卒,而自己这边却有数百精锐士卒,只要刘季没傻,都不可能冒着被戳穿的危险,主动冲上前来哄骗他们。
这一刻,秦王目光锐利地看着刘季,李世民也一脸好奇地看着刘季。
刘季顶着史书上两个千古一帝凝视的目光,莫名感到一阵后背发寒。
怎么回事,这父子两人的视线,比魏王的视线还令人胆寒几分?
他下意识避开对方的提问,举起了右手,
“小人有些不得已的苦衷,还请阁下谅解,此事,就权当,是小人为了报答阁下今日的救命之恩吧....小人敢对天起誓,如有半句虚言,就让老天马上降几道雷把我劈死!”
话音刚落 ,从遥远的天际忽然传来了一声轰隆隆的惊雷,仿佛在嘲笑他的誓言。
李世民疑惑看了一眼车窗外,还是晴天啊,怎么突然就打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