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人奉命去接芈修后,祖孙三人又温言细语交谈了一会儿。
等夏无且把安神养心的汤药送来,秦王亲自喂她喝完睡下,才满心担忧地带着孩子离开了。
当他们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后,华阳太后缓缓睁开了眼睛。
站在一旁伺候的两名心腹中,一人忙上前俯身道,
“太后,您方才若是开口提起那事,王上八成是会答应的....”
华阳太后用力吸了一口气,神色恹恹道,
“你太小看王上,也太小看本宫了,我虽是楚国的公主,却早就做了秦国的太后,岂会损秦国利益去扶持楚国?”
心腹急急道,
“可是,劝王上莫要灭楚,对秦国来说并没什么损失...”
“损失大着去了,楚国绵延千里的雨水丰沛之地,楚国傲视群雄的黄金产量....你以为,秦国先君们奋斗了几代人,为的是什么?政儿不是糊涂的人,分得清轻重缓急,就算本宫真开口劝了,他也不会同意。”
心腹仍不愿放弃,继续劝道,
“可您是王上的祖母,王上一向愿意听您的劝....太后啊,楚国到底是您的母国,楚国若是灭了,您....”
华阳太后闭眼喘了几口气,才目光灼灼看向她,
“母国又如何?素心啊,你难道不知道,是他们那帮掌权的男子不争气,不辨菽麦,自以为是,才一步步把楚国折腾到了如今这地步吗?他们作的孽,与本宫这秦国太后何干?”
被唤作“素心”的老年嬷嬷还想再劝,却被另一个年轻些的嬷嬷拉住了,
“太后要静养,我们先出去吧!”
素心见华阳太后不肯再睁眼,只好一步三回头地朝门口走去。
这时,华阳太后疲惫而坚决的声音响起,
“青梧留下。”
另一名心腹忙退回脚步,询问太后有什么吩咐。
华阳太后示意她把门关上,才小声道,
“你去,把熊悍写的那些信烧了,再给素心些养老的钱,把她打发走吧。”
青梧一惊,华阳太后却按住她的手,
“自个儿的身子自个儿知道,本宫怕是没多少活头了。你要记住,子楚才是本宫的儿子,政儿才是本宫的孙儿,往后你继续替本宫盯着,只要有想背叛秦国的,立刻赶出去!”
青梧伤心落下泪来,
“喏 。”
...
然而,华阳太后终究没能劝服芈修。
三日后,她执意跟着赵国使团离开了咸阳。
华阳太后为此忧心忡忡,病情愈发严重了,很快就连地都下不了。
秦王的心情变得无比低沉。
当年他归秦后,数番得到对方的庇护,他一直把对方当成了亲祖母,哪能眼睁睁看着她躺在病榻等死?于是立刻命人遍寻名医巫士,尽心竭力想留住对方的性命。
芈夫人亲自去探望了华阳太后回来,也日日以泪洗面,李世民的心情也十分沉重。
在史书上,华阳太后病逝在秦王十七年,比现在晚了两年——
正好是秦国灭韩之时。
可他没想到,现在灭韩的时间提前了两年,对方病重的时间,竟然也跟着提前了。
华阳太后才刚满五十岁啊!
一种被命运戏弄的无力感,让一向乐观的他第一回生出了沮丧情绪。
他的阿父阿母,如今只剩下这个真心相待的长辈了,上天连这个念想,也不肯留给他们吗?
这时代信巫的人,远比信医的人要多得多。
所以,医术比起后世而言自然太过落后,连夏无且这种秦国医术最强的医者,也只会开些常见的清热方子治百病。
除非有横空出世的医家大才....
李世民绞尽脑汁,搜寻着这时期的医家大才:扁鹊早就过世,淳于意和张仲景都还没出世....
他问遍了荀子许朴韩非诸人,寻遍了咸阳城中的药馆,也没找到一个声称能治好华阳太后的人。
难道,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曾祖母的生命力一点点流逝吗?
....
不甘心的李世民索性支开蒙恬,独自去找蒙嗣音,希望能从观音婢的口中得些启发。
前世,聪慧的她是他的知音,总能想出各种奇思妙想来启示他。
而这一世的她,虽然还没觉醒前世的记忆,只会零星蹦出些只言片语来,但她依然非常聪明,如今还不到四岁,就已经认识许多字能看很多书了。
李世民每每听见蒙恬炫耀此事,都暗暗深以为豪。
他被人恭敬迎进院子时,蒙嗣音正坐在藤架下一张矮桌前,坐在小竹椅上专心看书。
李世民的眉头一下就松弛了下来,笑眯眯递给她一袋桂花糖糕,柔声道,
“阿音,来,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观音婢跟他一样嗜甜,最爱吃这些软乎乎的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