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暗自庆幸着,却听父亲再次问道,
“你那日一再提起,将来想让寡人当太上皇,何为太上皇?”
在历史上,这个称呼是秦始皇在灭了六国后,根据自己的“皇帝”尊号、追封父亲庄襄王而来的。
可现在,他还没有一统中原改称皇帝,所以这时代也还没出现“太上皇”的说法。
秦王目光认真看着孩子,一寸寸扫过他细软的头发和小脸,心中早已盈满了愧疚。
这孩子头一遭生病,就烧了整整的三天三夜,全靠些米汤药汤吊着。
芈夫人还说,他那时出宫去抱蒙家小女后,烧得神志不清的孩子,还一直在流着泪在大喊“阿父”...
秦王自然就理所当然地,把李世民这趟来势汹汹的病,视作了“那日我与他玩笑,说等他登基时我已不在了,才让孩子急火攻心气得病倒的”。
所以,他想问问孩子想让他做的太上皇,究竟是怎么个做法,如果合适,也未尝不能一试。
李世民一听这个,顿时就来劲头了。
他当然想让父亲长命百岁了,却不想做个七老八十还没登基的太子。
而他这一世享受了父亲的无尽偏爱,是绝不愿在大秦也发动玄武门事件的。
如果秦王以后愿意早些退位安享清闲,不就正好是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吗?
毕竟,自己前世到了晚年饱受病痛折磨,打理政务常有力不从心之感,既然秦王有一个自己这么优秀的孩子,晚年完全可以放心把朝政交给他嘛。
他忙给秦王解释,
“孩儿不记得是从哪本书上看到的了,太上皇,就是主动禅位给储君的君王,然后他就可以...”
“呵!”秦王冷嗤一声,覆手轻轻揉着孩子柔软的小肚皮,
“他就可以不理朝政荒唐度日了?你这满肚子小心眼的家伙,竟还真惦记着寡人早些退位给你,哼,可惜,我不是尧那样的明君圣主...”
李世民怕痒,急忙嘻嘻笑着推开父亲的手。
只听秦王继续道,
“说起来,尧有诸多子嗣,纵便长子丹朱无才无能,他亦可从开明、启明诸子中,再择一位贤良之才继位,又何须把基业拱手让给舜?此事蹊跷,绝非贤君所为,所谓上古圣君之举,恐怕也是情非得已,寡人又岂会想要效仿他?”
李世民当然知道,自认“德盖三皇,功过五帝”的秦始皇,压根就看不上尧舜黄帝。
西汉的文人刘向,还公开指责过他“上小尧舜,下藐三王”,所以,他的父亲秦王,又怎么会愿意效仿尧帝禅位呢?
他伸出小小的手指,描摹着秦王衣裳上的十二章纹,不经意地换了个劝说的角度,
“阿父误会了,孩儿只是希望你长命百岁呀,到时,一百岁的阿父还要日日忙于朝政,孩儿会很心疼的。”
软乎乎的声音又带着几许清脆,像春日轻快流淌着的小溪,听得秦王心里也再次柔软起来。
他目光深邃看着这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孩子,捉起在自己衣襟前胡乱描画的小手,
“看来是寡人错怪你了,不过现在就谈此事,有些为时过早了,等你长大了再说吧。”
如果自己真活到一百岁,这孩子即位时都快八十了,一个太子熬到这把年纪才登基,那些臣子能服他的管吗?
而且,到时自己双眼一闭,孩子还不知有多伤心,一个快八十岁的老儿子,又得操持他的丧礼,又要忙着处理朝政,还要跟那帮大臣斗智斗勇...不行!
只是稍稍这么想一想,秦王就知道自己根本放心不下。
世民从小就爱哭,又爱找他撒娇,将来,如果不多给孩子些时间慢慢过渡接受,他真担心自己前脚刚走,孩子后脚就伤心过度跟来了!
他情不自禁抱紧了怀中的孩子,暗忖着,太上皇这个建议,其实也是有几分可取之处的。
至少,单从名字来看,总比太上王要尊贵得多吧?
李世民听完这话,茫然抬起头看向父亲。
他只不过趁机这么随口一提,秦王就大有松动之意了吗?
前朝历代史书,多称秦始皇刚愎自用、独揽君权、连个太子都舍不得立,可谁能想到,他竟然这么好劝。
这可是在君王还活着时、就主动提前禅位的国之大事啊!
秦王却误读了他这小表情,轻捏着孩子的小手,挑眉冷笑道,
“怎么,不满意?你想让我现在就退位让贤?”
李世民忙挣脱手紧紧抱住父亲,依偎着他解释道,
“哪有呀,孩儿怎么会这么贪心!我还要看着阿父带领大秦一统四海呢,孩儿相信,你会成为大秦最厉害的王!阿父说得很对,这事还是等孩儿长大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