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153)+番外

作者:江南知微 阅读记录

这一刻,赵成脸上掩饰不住的一缕得色,被身旁满腹疑心的李牧尽收眼底。

...

既然赵高已经死了,这场谈判自然只能不了了之。

李牧折返章台宫告别时,出人意料地提出一个请求:希望秦王上次承诺的愿意把赵成送给赵国一事,还能算数。

秦王虽然讶异,倒也爽快应了下来,反正赵成一文不值,留在秦国也是浪费粮

食。

李世民却冲下来抱着李牧不肯撒手,眼泪汪汪道,

“李牧将军,我以后再也没有赵高了...呜呜呜可是我真的很喜欢你,你能一直留在咸阳,当我们秦国的将军吗?这样我就能一直看到你了!”

李牧听着这满是孩子气的问话,心头有些好笑,又有些说不清的惆怅,只得蹲下来,耐心道,

“我是赵国的将军,如果这趟私自在秦国滞留,就犯了叛国大罪,论罪当斩...”

李世民可怜巴巴仰头看着他,泪珠簌簌而下,

“可是赵高跟我们秦国打仗,打到一半就跑来投降了,赵王都舍不得杀他,为什么他偏偏就要杀你呢...”

他稚嫩的童言胡诌,让李牧心里漾起了阵阵波纹。

孩子虽是无心之言,事实却也正是如此。

自己什么也没做错,王上就对他百般猜忌疏远,赵高都率军投秦了,王上却打发他一个将军亲自来赎对方。有时想想,真是让人寒心呐...

他强按下深藏心底的不满,当着赵国使臣的面,温声为赵王辩解起来。

李世民不再揪着这个问题不放,继续渲染着舍不得李牧离开的氛围,又抓住对方也流露出一两分不舍的时机,立刻诚挚提出了一个请求:

希望李牧回到邯郸后,能编一个竹子做的小马送给他,还能经常给他写信。

李牧看着孩子满眼期待的乌黑澄净眸子,和他满脸流淌的泪痕,本来到了嘴边的拒绝话语,却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他是赵国将领,如果不是这趟奉命出使,这辈子都绝不可能跟秦国太子沾上关系,又怎么能与对方过从甚密?

朝中奸臣早就虎视眈眈,赵王本就对他心生不满,如果自己真编一个竹制小马送来咸阳,还给秦国的太子写信....王上知晓后,会是何等的勃然大怒?

但这满心善良可爱的孩子,今天刚刚失去他最喜欢的宦者,伤心不已的他,只是想从自己这里得到几分慰藉罢了,他又如何能狠心拒绝?

李牧沉默着犹豫不决。

这时,秦王突然开口询问赵国使臣,邯郸今年的春耕可还顺利。

就在这一瞬之间,李牧下定了决心。

他悄悄在李世民软乎乎的小手心,写下了一个“可”字,并用眼神示意他不要声张。

李世民小心翼翼握住手心里的承诺,眨了眨像星星一样明亮的眼睛,溢出满是单纯的快乐欣喜——

他成功打破了李牧心中的那条底线,以后就可以跟对方书信往来了!有了这样不同的情分,还怕把他撬不来秦国吗?

很快,赵国一行人就带着赵成离开了咸阳。

在路上,李牧突然想起赵王那封诏书,便命人取来拆开封泥查看。

看完后,他整个人一下就冷冰冰僵住了——

诏书中,赵王让他先讨价还价一番,试探秦国同不同意“把李牧借给秦国十年”的交换条件。

如果秦太子不肯同意,就按对方的要求,让李牧直接留在咸阳不用回去了,让使臣把赵高带回邯郸即可,还说这比送给秦国二十座城池划算得多,让他为国分忧勿要斤斤计较...

一滴混杂着愤怒和不甘的滚烫泪水,顺着李牧的眼角滴到诏书上,刚好把他的“李”和“牧”二字各洇湿了一半。

...

李世民从荀子那里学习回来,就坐在专为他们两小只打制的矮小案桌前,吭哧吭哧给张良写了一封情深义重的回信。

他在信中文思如涌,狠狠倾诉了一腔“思念阿兄”的离愁。

然后,就放下毛笔,问扶苏现在想不想哭。

扶苏放下图画书,一脸懵然摇摇头,

“好端端的,我哭什么呀?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李世民只得遗憾叹了一口气,用力一拧自己的手臂,好痛啊!

他小心翼翼把写满思念的白纸接到下方,点点泪痕很快就染湿了字迹。

他拿起来看了看,满意地举起白纸吹了吹,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苦肉计呢?

等信纸干了,他把它放进竹筒里封泥装好,吩咐蒙恬拿去交给信使,就扭头问扶苏,要不要跟他一起去找阿父。

扶苏立刻把头摇成了拨浪鼓,自从他今年满了四岁,秦王就总是提起要为他找个老师的事,真的好烦啊,他才不想又自投罗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