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不一样?”
“你应该没请过别人吃板栗烧鸡。”
是没有。
林晋慈点了一下头。
傅易沛笑了,话绕一圈,圆了回来:“所以我说你人好,是你对我好。”
“?”
林晋慈又有点听不懂了。
这个逻辑听似完美,可总觉得问题不小,她并没有想要对傅易沛好,这不是他自己主动要的吗……
林晋慈想起她小学与成寒相熟之初,应该是五年级,因成寒家庭情况特殊,迟迟无法缴费,耽误了她所负责统计催缴的任务,刚好那点钱对零用钱充足的林晋慈来说,比较微不足道。
她帮成寒补交之后,也私下跟成寒说了,不要放在心上,她不会告诉任何人,他可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
但成寒知情后还是表现得异于平常,看着林晋慈,喊了她一声:“林晋慈。”像有许多话要说似的,但最后却又只说了一句,“我们以后……一直当好朋友吧。”
林晋慈不太热情,没人跟她提过这种请求,她想了想,没有拒绝,说好吧。
是否男生容易自作多情?
在林晋慈看来,他们情绪起伏大,好像很容易高兴,高兴的样子也有点傻。
因缺少细致观察的样本,林晋慈无法草率判断,但看着眼前的傅易沛,却又忍不住这样深深怀疑。
来不及再思考,林晋慈又进入了新的对话里,傅易沛发表他对板栗烧鸡的喜爱,然后将问题抛给对面,林晋慈吃过,诚实说出评价:“其实也一般。”
坐在崇大食堂的傅易沛,穿一身没有显眼logo的昂贵服饰,随手放置一旁的相机能买一台车,低着眉眼,咀嚼着价值十几块的两荤一素。
说出的话,却像初次进城,很是可怜。
“你觉得一般?那肯定是我没吃过什么好东西。”
“?”
果然,她对傅易沛的一些最初印象也不算偏颇。这个人就是有点奇怪,可是这样奇怪的人,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人人赞不绝口?
林晋慈不由得想要观察分析一下。
目光如测绘,揆度一张符合美学比例的脸。
脸的主人忽然抬头,打乱她的观测,并对她说:“你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二楼有一家小面窗口,饭点基本都要排长队,不过双椒拌面的味道很好。”
“好啊,那我下次来吃。”
林晋慈当时并未察觉任何异样,直到下一个周六上午,她又收到一条来自“三分之二的高中同学”发来的信息。
傅易沛:[你今天在学校吗?]
这次的消息比上次短,但林晋慈一下明白了。
打出一行字。
林晋慈:[你是不是要来我们学校食堂吃双椒拌面?]
林晋慈是一个很怕麻烦的人,深知每一份好处背后可能都有相应的价码,对有来有往的人情,她一贯秉持,对于欠他人,能不欠就不欠,欠了尽早还;对于别人欠自己,也是能不欠就不欠,欠了能不还就不还。既不喜欢欠债,也不喜欢当债主。
所以在食堂刷卡的时候,还是说算她请客,不用还了。
傅易沛还是像之前那次一样高兴,夸她慷慨,说谢谢款待。
林晋慈的暗中观察得出第一个初步结论——傅易沛性格好,擅长赞美,大方随和,笑容令人舒心。
到四月,傅易沛又来崇大吃了两顿饭,频次变快,甚至有一次不在周六。
是周四晚上。
吃完饭,傅易沛拿着相机去拍樱花大道的夜景,因不了解崇大的校园路径,邀请没有晚课的林晋慈同行。
那是天刚黑学生运动散步的高峰期,他们步伐缓慢地被围在人潮之中,微暖的夜风里,落花簌簌如急雨,四处都有高举的镜头。
好像那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时刻。
林晋慈微仰头的发呆样子,被倏然闪动的相机记录下来——是“崇北”相册里的第十七张照片。
他们在饭前饭后的聊天话题也渐渐多且深入起来。
林晋慈像在恶补之前同班两年欠下的关注,对傅易沛观察入微,近乎像猫看人类。
她发现,傅易沛说话很有技巧。
同样的意思,他说出来的话,总会格外令人舒服。
傅易沛的表情生动却不浮夸,笑容总是恰到好处,由浅至深,由表及里,或许有一百零八种表达,而他调动自如,适配于不同的场合,发挥不同的作用,如同一种常人意识不到的润滑剂,将他本就顺遂的人生串联得更加轻松精彩。
观察着不远处傅易沛从食堂大妈手中接过汤碗道谢时的微笑,林晋慈忽地举起手机,从灰暗的屏幕里瞧了一眼自己的脸,弯起嘴角,试图模仿,却看见自己笑得生硬,她立马清除表情,放下手机,恢复面无表情的冷淡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