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再接他的话,玉牒宝册都记下来了,那此事就已经是落实,而不是提出来商议,既然落实,就不容更改,再议下去,只会暴露更多其他心思。
纪王心凉如水,慌得不行,尤其在面对父皇那冰冷的眸子时,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前途一片黑暗。
最开心莫过于德妃的父兄,退朝之后,汝将军马上策马回府,把好消息在族中公开。
旨意很快也跟着下来了,汝家族长豪气干云,竟要下帖子宴请亲朋好友,庆祝此事。
如今汝家成了太子的外家,且德妃又被晋为皇贵妃,日后太子登基,那汝家就出了一位太后,这才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而且,公主也即将嫁给冷家,冷家那可是富甲天下的豪商,天啊,汝家到底是走了什么狗屎运?
就连汝家的男人都还觉得是一场梦的时候,汝家的女眷已经开始筹备为公主添妆了。
相比起汝家的一片喜庆,楚王府就显得十分孤寂冷清。
倒不是无人来访,事实上,不废太子之后,很多人都登门拜个晚年,但是,元卿凌命人关闭大门,拒绝任何来访。
宇文皓初八这天没有上朝,但是他回了京兆府。
他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子时才回来,元卿凌等着他,他便马上去洗漱然后睡觉。
他很快就入睡,睡下没一会儿呼吸就十分均匀,元卿凌轻轻地叫了他一声,他都没有回答,仿佛是真睡着了。
元卿凌知道他没有这么快可以睡着,但是,既然他选择逃避,她不能逼他。
她睡去之后,宇文皓才慢慢地睁开眼睛。
他眸光空洞地看着帐顶,脑子里思潮如海,一刻都没能安静下来。
今天苏老表去衙门里头找过他,说苏家如今走得差不多了,只有几人留在京城,宅子也要卖掉分钱,至于原先有官职在身的,都已经到吏部那边递上了辞呈。
苏家真的是树倒猢狲散了。
第739章 来自四爷的安慰
曾经,两个苏家在京中分庭抗礼,各占半壁。
如今,另外一个苏家是渐渐地隐退,日子过得惬意悠闲。
而这个苏家,孜孜不倦地想要挽回当初的鼎盛,却没有几个可用之人,只懂得走旁门外道,确实是一时富贵,殊不知,福兮祸所依,没有根基的高楼,如何经得起飓风吹袭?
宇文皓心底的悲痛与无奈,悄无声息。
苏家到底是他的母族啊。
而更可悲的是,母妃为他们奔波了大半辈子,如今她方出事,便人人都只知道自保,谁都不曾为她进过一言。
母妃,你临死之前,都看清楚了吗?
宇文皓瞪大眼睛,一直到天亮都没能合眼。
一大早,在元卿凌没醒来的时候他已经起身穿衣出门去了。
他一出去,元卿凌马上就睁开了眼睛。
论演技,她其实也不差,他没有合眼,她一整晚装得沉睡,也陪着他到天亮。
如此这般,闭门谢客了三天,楚王府终于是大开府门,因为公主的婚事在即,就算再不开心,也得要办正经事了。
宫里头也来了人,说是请太子妃入宫陪伴一下公主,自打初七那天晚上之后,公主就一直落泪伤心,至今已经形销骨立了。
贤妃获罪,对宇文龄的打击是很大的。
她十六年的象牙塔忽然崩塌,就算她之前觉得皇宫是个樊笼,急于逃离,但那只是对自由的向往,并非是厌烦亲情。
贤妃在她人生的十六年里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她的打击不仅仅是丧母,还是因为贤妃获罪之前,曾伤害了她,大概,她做梦都不曾想过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她见过了母妃最狠毒冷漠的一面。
甚至到最后,贤妃留给她的依旧是这一面的印象,而没有多一句的叮咛关爱。
元卿凌要入宫的时候,冷四爷给她拿了一个风铃,说是让她转送给公主的。
这风铃做得十分别致,薄铜制造,外头鎏金,每一个铜管底下都吊着一条红色流苏,元卿凌举在手中,风一吹,风铃便叮当作响,因是铜制的,因而声音并不算悦耳动人,但是却有沉沉的回响。
那底下的红色流苏,也随着风吹而摇曳,十分好看。
“您做的?”元卿凌问道,她觉得这个风铃,未必能安慰到公主,这都是小孩子喜欢的玩意。
“你告诉公主,是一位得道高僧做的,风铃的铜管里头,都刻着经文,只要把风铃挂在窗边,风一吹,风铃一响,就仿佛有人在为亡人念经,而逝去的魂魄,就会依附在风铃里头聆听福音,魂魄得以安宁。”
元卿凌诧异,“那岂不是告诉公主,贤妃的魂魄会依附在风铃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