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皓气得很,偏是要再惹急他们,摊手道:“朕不在乎,不管什么出身,只要是他喜欢的就行。”
“这怎么行?怎么能不论出身?莫非随便一个女子,哪怕是秦楼的,也能行么?”吴老大人当殿反质问皇上了。
“可以,他喜欢就行!”宇文皓耸肩。
吴老差点就昏过去了。
皇上一向英明,怎在太子这事上,就这么糊涂啊?
秦楼的也行,这话是万万不能说出去的,这得引起大乱。
而且,身为北唐的皇帝,怎能说这种话?素来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亘古不变的规矩,怎能随意更改?
而宇文皓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他们震骇。
宇文皓环视了一眼殿上的官员,道:“朕最近读了几本书,觉得书中的圣人讲的这番道理给了朕很大的启发,圣人说,婚姻的幸福能使男子奋发向上,反之,则使男子一蹶不振,要如何定义幸福这个词呢?那必定是两心相悦,才有幸福可言,若不心悦也不相爱,则是联姻,联姻不是婚姻,是交易,是合作。”
吴老臣颤巍巍地道:“皇上,您这话是什么意思?莫不是鼓吹他们不听父母的?那这世上,岂不是都乱了?”
“乱不了。”宇文皓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朕不是说不能让父母干预,父母自然可以帮儿女寻找合适的人选,但是这个合适,是要儿女们觉得合适,不是父母觉得合适,这就关系到一点,那就是我们北唐的婚嫁年纪,实属有些低了,朕建议,女子十八,男子二十,方谈婚论嫁,如此心智成熟,也知道自己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有自己的主见,往后婚姻幸福不幸福,自己负责,怨不得父母。”
众人皆是一片怔愣。
这怎么行啊?
男女大防,成亲之前怎就能互相喜欢了?除非是像那些不守规矩的人,偷偷出去私会,可那叫不要脸,丢人。
第1701章 找无上皇去
一片反对之声顿时响起!
宇文皓依旧是淡定得很,知道会反对,每一次推行治策都必定经过一大批人的反对。
习惯了。
他慢慢地喝了一口水,让穆如公公退下,他坐在高位之上看着底下的人热议纷纷,激动情急。
改婚制,不是因为学了娘家人的世界,而是他自己从小时经历过来,十三四的孩子懂得什么?十六七也正是学习的时候,心智并未完全成熟,这不排除有个别天资聪慧的,可婚制面向的是整个北唐百姓,那都是普通的百姓。
他听老元说过,他们的世界,在好多年前也是像北唐这样的,盲婚哑嫁,一辈子不知道情为何物。
从活着的角度看,盲婚哑嫁确实是有好处的,毕竟婚事都被包办了。
可人不能单单只是活着啊,人是有感受,有感情的,盲婚哑嫁不排除能找到合适的喜欢的,但是几率太少了。
贵族里说的是门当户对。
百姓挑的是能干活能生育。
感情甚至都不配被提起。
国家富裕了,精神方面也该往上提提。
当然,他知道一时半会不可能推行这么快,但这件事情,总要有人提出。
没有一个国家的规矩是不可以打破的。
如果都沿用一套规律来治国,始终还是会走向衰亡。
争吵起来才好,最怕是丢出去一条治策,寂然无声,那就不妙。
争吵到差不多的时候,宇文皓宣布退朝,百官们纷纷围着冷首辅,让他去说服皇上。
但是呢,宇文皓也是有几个心腹大臣的,这几个心腹大臣不管宇文皓做什么决定,他们都会支持,负责带节奏,其中,就以四爷冷首辅和几位亲王为首。
所以,大家围着冷首辅的时候,冷首辅沉吟片刻之后道:“皇上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
众人惊呆,但随即就有人道:“怎么有道理了?皇上说那句圣人的话,下官都不曾听过,哪位圣人啊?”
“这就不知道了,皇上博览群书,定有出处的。”冷首辅道。
这句话就没办法让大家信服了。
这句甚至都有点笑话了。
冷首辅道:“改婚制对北唐有利,诸位大人想啊,十几岁正是求学考取功名的时候,若这个时候娶亲,难免就会被耽误了学业,这年纪的男子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诸位是过来人,理当明白的。”
首辅也如此支持皇上,诸位大人丧失了最后一道说服皇上的金牌,只得怏怏而去。
功名自然重要,但成家立业,不成家,如何立业呢?
而且这是历来的规矩,女子若到十八才谈婚论嫁,若遇上家中有亲去世的,岂不是要再耽误几年?
莫非要到二十才出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