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妃倾天下(又名权宠天下、元后传)(1645)

作者:六月 阅读记录

明元帝道:“北漠人应该也要知道,真打起来,遭难的是两国的百姓,希望北漠楚皇帝能真心怜悯百姓,不要开战,免百姓生灵涂炭!”

“荒谬,这个道理北漠人百年来不曾参透,你派人去说说就参透了?明白了?顿悟了?想得倒是美好,可不管你派多少人去,最终还是难免一战,因为北漠是野心家当权,要说服一方霸主停止侵占,那是不可能的事,我北唐也没有这样的能人贤士。”

明元帝不做声,他其实也知道派人和谈成功的机会很微,但是,就这么宣战,对国家的伤害太大了,他怎舍得国家再陷入战火之中?

如今的成果,是北唐君臣一心,几十年的成果,如今因开战而毁于一旦,他在位的所有政绩都将被抹杀。

“皇上,请听老臣一言!”首辅上前拱手,眸色坚定地看着明元帝,“臣认为,如今出战,是迎战而不是宣战,其实宣战的主导权一直都在北漠,北漠三番四次的挑衅,我们总容忍下来,不管大臣也好,民间百姓也好,便都觉得低北漠人一头,软了骨头,国力,往往是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气节上,北漠为何如此让人害怕,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的铁骑无敌吗?不,恰好是他们不惜一切,义无反顾的勇气,我们的退缩,越发壮大了他们的信心,不能退了,皇上,再退下去,北漠的铁骑就要踏遍我北唐的万里河山了,皇上何惧之有?老臣等还有心有力,愿与北漠一战,替皇上,替北唐分忧。”

乾坤殿,外头的殿门关闭,明元帝进来之后,足足一个时辰才离开,而御书房外,列位臣工等了许久,好不容易等到明元帝回来,明元帝直接取消了今日的叫起,所有人进御书房里,商议一件大事。

宇文皓本来抱着劝退太上皇的心来,但是最终被召到了御书房里,商议出战事宜。

依旧有臣子反对,但是明元帝此番破釜沉舟,力排众议,和太子宇文皓站在了一起,反对的人当中,虽然有个别没被说服,但是,战鼓已经敲响了。

北营军,迅速召集,迎战北漠,虽没大张旗鼓,秘密调兵,但是得知消息的人还是很多,北漠犯境多年,一直忍让退避,今日终于要出战,百姓为之鼓舞振奋。

逍遥公挂帅,太上皇与褚首辅为监军,旨意下,令魏王迅速带兵与他们汇合,一道圣旨也迅速快马送去江北府,起用安王,令他接旨之后速速归军队。

朱国公朱如培(前面多次写错成方国公,这里纠正过来)竟也请旨随同出征,明元帝恩准。

明元帝第一次在战事上用怀王,封他为钱粮官,筹备军需军粮,确保军备源源不竭地供给边关。

宇文皓虽然达成心愿可以出战,但是,他不能挂帅,也不能随军出征,有悬赏令在,他若出征,则为北唐军招致灾祸,到时候,各路高手在军中要取他人头,军士为保他性命,还不曾抵达边关,便已经折羽半数,所以,他就是再想去,也没办法去。

第1249章 送军

他不免颓然,这一战,至关重要,他却不能上战场,顾司劝他,说如今太子妃有孕,他应该留在京中,且如今大军全部出发,京中至关重要,必须要守住的。

宇文皓只能接受,但是,他始终担心三大巨头。

元卿凌这天进宫去,给三大巨头检查身体。

也不知道是不是出征在即,太上皇原先有些衰弱的心脏,如今竟跳动得十分沉稳有力,他连咳嗽都没有了,仿若全身换血,他对元卿凌说,往日没了斗志,如今不一样,如今这副残躯还有作用,自然就好起来了。

意志力是很让人迷惑的东西,会让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拍着胸口说他还很年轻,还能赢得这场战事。

三个人当中,逍遥公的身体是最好的,几乎没有任何的毛病,脸色红润,力量惊人。

首辅差一些,气管不好,加上他是在明元帝登基的时候就当了首辅,这些年殚精竭虑,耗费心神许多,早早地掏空了身子,好在这一年里退下来静养,慢慢地将养过来。

元卿凌给他们都配了一些药,有退烧的,消毒的,清理外伤的,治感冒的,心脏的,气管的,还配了几管哮喘喷剂。

太上皇就很嫌弃,“人家上战场是带兵器,怎么我们上战场是要带药的?多不吉利啊,不要带,不要!”

元卿凌也第一次这么疾言厉色,“必须要带,没得商量!”

太上皇看着她,“你这么凶!”

“不带我不放心!”元卿凌把药一股脑地包在包袱里头,缠得紧紧的,再抬起头看太上皇,“你必须要带,出征当天,我会叫老五检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