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静候府,已经黄昏时分了,老夫人看到她回来很高兴,留她在府中用饭。
元卿凌见老夫人脸上的高兴,心里有些内疚,这些日子忙乱,竟也没有得空回来看她老人家,便应下来说要留府中吃饭。
元家哥哥如今在朝中当差,早出晚归,所以,晚膳就祖孙二人用。
老夫人身子不大好,吃得十分清淡,但是元卿凌回来,老夫人便叫人多准备两道荤菜和一个汤。
她看着元卿凌的脸,不无心疼地道:“瞧你这又瘦一大圈了,得好生养起来才是啊。”
元卿凌笑道:“好,我知道了,今晚吃三碗饭。”
“吃多了也不好,得三顿均衡,养着,好好样子,再给太子生个闺女。”老太太殷殷期盼。
元卿凌一听,顿时摆手,“不,祖母,我和太子都决定不生了,三小子就够难带的,再生一个吃不消。”
“又不要你带,生下来自然有人为你带,这生不生也不由你们决定,是老天爷决定的,你一个太子正妃,莫非总用去子汤不成?”老太太这般说着,又看着她,“你这生了也有一年多了,怎么肚皮也再没消息了?你该不会真喝去子汤了吧?”
元卿凌咳嗽了一声,“这个……没有,像您说的那样,老天爷还不愿意给。”
“是不是太子身子不大好啊?他终日忙碌,可不能耽误了房中之事啊,得叫人给他提个醒,有了儿子,就得再生闺女,儿女双全才是福气嘛。”
“行行行,”元卿凌忙给她打住,“我回头跟他好好商量商量。”
老夫人白了她一眼,“你跟他商量什么啊?得跟御医商量,让御医开个方子,你们俩体质都不大好,得先调养起来,最好是能在今年怀上,如今深秋,过了寒冬再过春日,到了盛夏就生了,那会儿坐月子不吃风,多好啊。”
元卿凌在旁边殷勤伺候汤水,“祖母,您就喝汤,别说话,喝了汤我有事问您的。”
老夫人见孙女脸色正经,便认真喝汤,喝好之后叫人撤走,问道:“有什么事要问?”
元卿凌坐在她的身边,认真地问道:“我小时候可曾离京住过?”
老夫人笑了起来,“你有没有离京住过,你自己不知道啊?还得来问我这个老糊涂。”
元卿凌敲了一下脑壳,懊恼地道:“自打生了孩子,这记性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似乎记得是离京住过一阵子,是不是?”
“是啊,你八岁那年,你随老身到端州住过几个月。”
老夫人是县主出身,她的父亲是被封为端州郡王的,老郡王于元卿凌八岁的时候过世,老夫人便带着她回了端州。
元卿凌心中一沉,竟然真的在端州住过,“那我在端州可有玩得比较好的小伙伴?”
老夫人眯起眼睛想了一会儿,“在端州那会儿,孩子比较多,你跟大家玩得都比较好的。”
“有没有一个比我年纪大七八年的孩子……也不算孩子了,反正就是大小孩吧,长得很漂亮的,他跟我玩得比较好的,有吗?”
老夫人看着她,“问这些做什么?你是想念端州的表兄表妹了吗?”
“不是,”元卿凌端着一杯茶,指尖微微发白,“我有一天晚上做梦,梦到一个比我大七八岁的哥哥和我一块玩耍,我还叫他红叶哥哥……”
“红叶哥哥?”老夫人想了一下,眼底有些狐疑,“你在端州多半是与同龄的表亲玩耍,便是有年纪略长一些的,也没哪个叫红叶的啊。”
“也或许那时候不叫红叶,可叫什么,我也不记得了。”元卿凌有些泄气,其实这样问实在是问不出来的,毕竟奶奶那时候经历着丧父之痛,自然没功夫留意小孩子跟谁玩得比较好。
第825章 北唐和鲜卑的关系
元家老夫人后来仔细想了想,道:“你若硬要说有一个少年特别喜欢你,老身实在想不出来,不过,你那时候偷跑出去掉河里了,倒是有一个少年把你救了起来,算是你的救命恩人,后来你舅老爷还把那少年接到府中住了几天,走的时候给了一些银子和衣裳,算是答谢他救你的恩情。”
“那少年有多大年纪?叫什么名字?”元卿凌忙问道。
“叫什么名字就不记得了,大概是十五六岁的样子,是个可怜的孩子,父亲早死,母亲寡居带着他,日子过得很苦的。”老夫人绞尽脑汁也没能想起多一些信息,有些无奈地看着她,“你问这些做什么?要紧的吗?”
元卿凌认真地道:“比较要紧,祖母,您给端州去一封信,问问舅老爷家,打听这个少年的名字,来历,反正,和这个少年相关的,我都要知道。”
老夫人见她这么着紧,便道:“好,明日便叫人送信去,端州不远,叫人快马加鞭去,几日可来回,你且等着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