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独钓寒江雪(13)

作者:听松风眠 阅读记录

那一晚,姜雪没有回宿舍。她留在颜念潮的家里,和邻居一起帮着颜念潮处理后事。

夜深人静的时候,最后一批帮忙的乡亲也走了,屋子里只剩下他们两人,还有那副冰冷的棺木。

瓦数不够的日光灯在四壁摇曳,映着颜念潮苍白而茫然的脸。

姜雪给他端来一碗温水:“喝点水吧。”

颜念潮没有接,只是低低地说:“姐姐,你回去吧。”

“我不走”,姜雪坐到他对面的小板凳上,“我陪着你。”

沉默在空气中蔓延。

许久,颜念潮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沧桑:“你知道吗?我不是爷爷的亲孙子。”

“我是爷爷在河边捡到的”,他的声音很轻,像在述说一个遥远的故事,“那年发大水,潮水退去后,我就在一个破木盆里,被冲到了岸边。爷爷说,是老天爷念着这条命,随着潮水送来的,所以给我取名叫念潮。”

他的目光投向黑暗的角落,仿佛能看到十五年前那个被遗弃的婴儿,“我没有父母,

只有爷爷。现在……爷爷也没了。”

姜雪坐过去,像那天在废弃教室里一样,轻轻抱住了他颤抖的肩膀。

这一次,他没有推开她,而是将头埋在她单薄的肩窝里,压抑了许久的哭声终于释放出来。

他就像一只受伤的小兽,呜咽着,绝望着。

爷爷的后事处理完,生活还得继续。

摆在眼前最现实的问题,是颜念潮的生存。

姜雪想到了申请儿童福利证,也就是俗称的孤儿证。有了这个证,他至少能得到政府的基本补助,上学的费用也能进一步减免。

然而,事情远比她想象的复杂。

村委会办公室里,村干部冷冷地看着姜雪,语气不善:“姜老师,不是我不给你开证明,实在是颜念潮的情况特殊,他爷爷当年捡他回来时根本没办过正规手续,现在你让我怎么证明他是孤儿?”

姜雪耐着性子解释:“颜主任,小潮现在确实无依无靠,您只要开个证明,后续的手续我会去省城办理。”

村干部笑了一声:“姜老师,你是大学生,懂得多,可我们村里有村里的规矩。再说了,颜念潮那小子打了我儿子,我凭什么帮他?”

姜雪强忍着怒火:“颜主任,您身为村干部,难道不该公事公办吗?”

“行了行了”,村干部摆摆手,语气强硬:“别说了,这事儿没得商量。”

姜雪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她只是一个外来的支教学生,人微言轻,根本无法撼动这盘根错节的乡村人情和权力网络。

接下来的几天,姜雪趁着没课的时间赶往省城,奔波于民政局、公证处和福利院之间。

她翻阅了大量资料,咨询了无数工作人员,终于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只要她自掏腰包,做一份详细的公证材料,证明颜念潮的实际情况,就有可能申请到孤儿证。

这天清晨,姜雪再次匆匆离开学校,踏上了前往省城的班车。

颜念潮这几天一直注意到姜雪的异常,她总是早出晚归,神色疲惫却从不告诉他原因。

他心里隐隐不安,终于忍不住偷偷跟了上去。

省城的街道繁华而陌生,颜念潮小心翼翼地跟着姜雪,生怕被她发现。

他看着她穿梭在陌生的街道,走进一栋挂着“公证处”牌子的大楼。

他犹豫了一下,也跟了进去。

大厅里人不多,他躲在一根柱子后面,看到姜雪在一个窗口前,正和一个工作人员说着什么,递过去一沓材料和钱。

他听不清她们的对话,但隐约捕捉到“亲属关系”“证明”等字眼。

他看到工作人员数着姜雪递过去的钱,厚厚的一叠,然后盖章、签字。

颜念潮愣在原地。

他认得那种钱,是最大面额的红色钞票,足足有十几张!

他知道姜雪家境并不富裕,这一千多块钱对她来说,绝对不是小数目。

就在这时,姜雪办完事转过身,一眼就看到了柱子后面探头探脑的他。

“小潮?!”姜雪很惊讶,“你怎么来了?”

颜念潮被抓了个正着,脸瞬间涨得通红。他低下头,手指抠着衣角,呐呐地说不出话。

姜雪看着他窘迫的样子,先前的惊讶化为无奈和心疼。

她走过去,揉了揉他的头发:“跟我出来怎么不说一声?饿不饿?”

她没问他为什么跟踪,也没解释公证的事情,只是带着他走出公证处,“姐姐和你去吃好吃的。”

她带他去了肯德基。

这是颜念潮第一次走进这样窗明几净的“洋气”地方。

他拘谨地坐在椅子上,看着姜雪熟练地点了汉堡、薯条、炸鸡和可乐,摆了满满一桌。

上一篇: 京色半掩 下一篇: 她长得平平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