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不聋的都听见了,大伙面面相觑,看来他们的总指挥心情有点差呀。
难道杨军医和唐参谋...
人群中有人开始犯嘀咕,即便小白威望与日俱增,也挡不住人类的八卦基因。
两女争一夫,青梅和天降,谁输谁赢?这比王瞎子讲的故事精彩多了。
第44章 猎人?其实是猎物!
王铁柱带着人正在重修学堂的承重墙,古铜色的脊背上全是汗珠。
他是小白的铁粉,容不得旁人议论她,便指桑骂槐道:“都闲着蛋疼是不是,有耍嘴皮子的功夫不如给老子递根钉子!”
横梁重重砸进榫卯,灰尘簌簌落下。
王铁柱抹了把脸上的木屑,铜铃般的眼睛扫过窃窃私语的人群:“小白总指挥说了——”
他故意学着小白惯用的嘲讽语调,“再难也不能耽误小孩认字,省得将来跟你们似的,连个农药说明书都看不懂!”
宋婉惊奇地上下打量小白,“这话是从你嘴里说出来吗?我怎么听着不像?上次你拿我书看了一眼,一秒入睡。”
“却!”小白往嘴里塞了颗巧克力,不吃白不吃,美食无罪,“我是不爱读书,但没说读书没用...”
“这边再加根横梁!”老木匠李老汉站在歪斜的房架上吼道,“用那批柏木料!”
几个汉子闻言,立即奔向晒谷场角落——那里堆着几十根上等柏木。
几个汉子小跑着奔向角落。
李老汉粗糙的手掌抚过木材光滑的切面,突然眯起昏花的老眼:“这料子...”
他指甲抠了抠木纹深处残留的火漆印,“好的过头了。”
“确实呢。”
轻柔的女声突然在背后响起,惊得李老汉差点咬到舌头。
杨雪莹不知何时站在了木材堆旁,洁白的双手套着手套抚过柏木年轮,在某个商号烙印上多停留了两秒。
“许氏商行的特供料。”她唇角勾起意味深长的弧度,“去年专供省城大礼堂的...”
她手套突然被木刺勾住,她优雅地摘下来扔掉,“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杨军医好眼力。”
唐璟墨的声音从众人身后传来。
他军装袖口沾着石灰,手里却拿着份盖满红章的文件:“这是省里特批的救灾物资调拨单。”
他故意将文件翻到某页,“需要我念给你听吗?”
杨雪莹的笑容僵在脸上。
她没注意到,不远处小白的指尖正轻轻敲击腰间的军刀。
接下来几天,杨雪莹仿佛对龙山村充满了好奇,拿着海鸥相机,到处留影。不像是来支援救灾,反而像是来度假采风。
“这丫头片子到底在打什么主意?”顾中章从办公室窗口收回视线,搪瓷缸重重砸在桌上,“救灾还带相机?这是来工作还是采风?”
“你得感谢人家,你求都求不来的救济粮和医疗物资,人家给你运来了几卡车。”
唐璟墨带着淡淡的嘲讽,他慢条斯理地翻着物资清单,钢笔在“东北精米五吨”上画了个圈:“顾县长,这些可都是紧俏物资。”
他抬眼,眸色深沉,“杨家如今在京城...很有些分量。”
窗外,杨雪莹正弯腰给孩子们分水果糖。阳光照在她精心盘起的发髻上,镀了层金边。
“杨忠秀这几年窜得太快。”顾中章眯起眼,“从前在部队,人人都喊他'杨庸人',怎么突然...”
“1969年,揪出潜伏五年的特务组织;1970年,保护了张虎将军,避免被敌方暗杀;1971年击毙了通缉许久的代号‘夜鹰’的潜伏头子,1972年...”
唐璟墨的钢笔尖戳破纸面,墨迹晕染成蛛网状,“如果把这些事情比作考试,而他似乎总是能提前知道标准答案。”
顾中章手指一颤:“你是说...串通?不可能吧?”
通敌的罪名谁也担当不起,他不相信杨忠秀有这个胆子和能力。
“1969年杨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听起来一切都是从那一年开始转变。我记得那时候,我们才19岁吧,在部队...也没留意大院发生了什么...”
“那年,杨雪莹16岁,”唐璟墨推开窗,秋风卷着落叶扑进来,“高烧三天被下病危通知书,未曾想第二天却奇迹醒来...”
远处突然传来惊呼。
杨雪莹以惊人的敏捷接住坠墙的孩子,动作利落得不像个军医。
“醒来后,通过关系拜入陈教授门下,不到两年工夫成为军中人人称赞的杨军医!”
看到调查报告的时候,唐璟墨第一时间联想到了自己和小白的经历,从而对杨雪莹有了警惕心,只是一直找不出证据。
——
深夜的临时暗房里,红光映着杨雪莹惨白的脸。显影液中的照片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