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头议论的热火朝天,董家内宅却是乱了套。
新娘子跑了。
虞听晚没来过县里,周遭一切都是陌生的,只能一股气朝前横冲乱撞。
她慌极了。
无措又惶恐。
可没有人救她。
不同于董家的张灯结彩,另一条街却是挨家挨户挂上了白绸。
这是将军魏昭棺椁送往回上京的必经之路。
道路被清空,强烈的悲酸下,两侧的百姓皆掩面哭泣。
这些百姓是从边塞一路跟着送丧队伍过来的,他们送了一程又一程,鞋底都被磨破了。
天下之大,莫非王土。
万民敬仰上京坐在龙椅的帝王。
可常年战火连天饭边塞,百姓眼里只有庇护他们的魏家军。
他们的命都是靠魏昭冲锋陷阵拿命换来的。
魏家军的将士个个穿素服,腰系白带。抬着棺椁悲恸难忍,麻木前行。
“站住!别跑!”
“劝新夫人不要惹老爷生气!最后受罪的还是你。”
“乡下来的就是没有规矩!”
追着虞听晚的都是董家帮佣。
她眼角含泪,拼尽全力朝人多的地方跑,不敢停下来,视身后的人为洪水猛兽。
空中旋风飞纸钱,这条街处处都贴着丧联,挂着丧幡。
处处可见哀悼的悲。
直到……一抹鲜艳的红,在绝望中跌跌撞撞而来。
“救命。”
第12章 迫切想要离开
虞听晚猛地从画面中回神,再无睡意。
她不敢再回想。
窒息感涌来。
心跳如鼓,属于前世的无助悲戚像是密不通风的牢笼,以无可抵挡的气势将她淹没。
小姑娘揪着心口处的衣领,呼吸困难。
她迫切地想要离开胡家,便是一刻都不想等了。
与此同时,泽县。
街道两侧摆着各色各样的摊位。
除了涌动的人群,依稀可见不少士兵巡逻。
“你嫂嫂非要什么擦脸的面脂,也不想想,她那张脸有必要费钱吗?”
怎么用都丑。
耳边是胡大郎抱怨,胡耀祖心思却落在摊上做工精细的木簪上。
他掏出铜板付钱。
胡大郎眯了眯眼:“给表妹的?”
胡耀祖一身学子服,斯斯文文的。和只会地里刨食,粗糙的胡大郎形成强烈对比。
他将木簪按到胸口,耳根发烫,不承认也不反对,只埋头往前走。
两人从泽县回了镇上,朝着客栈的方向去。
中途,一位老者惊喜的叫住了胡耀祖。
半柱香后,胡大郎一脸红光地从外头走进去,高声喊:“爹,我们回来时路上撞见了褚夫子,他见耀祖还留在镇里,有意请他去家里过年。”
可见褚夫子多看重耀祖,他当大哥的能不激动吗!
胡耀祖也欢喜,可同样为难:“只是我去了,就不能陪爹和大哥过年了。”
“我身边有你大哥,用得着你惦记?”
胡大柱也激动,可到底比胡大郎稳重:“这是好事,多少人求都求不来。褚夫子平时就照顾你,登门不能空着手,回头看看拿些什么过去。家里就指望着你出人头地。”
胡耀祖忙应下。
胡大郎又向胡大柱吐露打听来的消息:“将近年关,来镇里置办年货的人很多。这路被封了,像咱们这样回不去的人可不少。还有每年收购药材的商队、押送货物的镖师,客栈都满了。得亏咱们定得快。”
“附近巡逻的士兵又多了,听说再过些时日,边塞那魏将军的棺椁还得从泽县过。那儿离咱们这里不算远。街道有好几处都挂起了白灯笼,上京那边更是派了不少官员过来接。”
“战打赢了,怎么人就死了呢。”
他还要说什么,却见胡大柱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反倒紧锁眉心。
他噤声,低声去问一侧的胡耀祖。
“爹刚才还高兴,这是是怎么了?”
胡耀祖低声:“应当是惦念晚妹。”
胡大郎斜眼:“你就不惦记?”
前者的脸倏地红了。
胡大柱没听清他们之间的话,忧心忡忡唉声叹气:“我是忧心你娘亏待她。”
胡大郎一哽,想到了什么,心虚地揉揉鼻子:“不知道的还以为表妹是爹的亲闺女。”
“你小姑去得早,我多疼她有错吗?”
“还有!你那媳妇心眼多,等她生了,你也管管!”
父子之间的交谈,虞听晚并不知。
她正倚着窗看戏。
只见王氏捡起藤条追着许家小子满院跑。
“遛进我屋里左翻右翻。小小年纪就知道做贼了!”
“那是你能吃的吗!”
许家小子被她按在地上打,嘴里还残存着糕点碎屑。他疼得龇牙咧嘴,可异常嚣张。
“我就要吃,就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