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七零娇恶媳,我被糙汉缠上了(62)

作者:楚云呀 阅读记录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张文华抬头看到风尘仆仆的陆沉舟,连忙起身:“陆连长?这么晚怎么来了?”

陆沉舟没有客套,直接说明来意:“张书记,我是为妻子苏晓晓而来。她被诬告投放农药毁坏他人养殖场,我带来了关键证据。”

张文华心头一紧。这起案件因涉及“破坏生产经营罪”被列为重点督办,若真能翻案,对基层执法规范也是重要警示。

陆沉舟从文件袋中取出几份材料,依次摊开:“第一份是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红旗村生态种植试点的备案批复,明确支持晓晓的技术探索;第二份是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的抽样报告,显示老王家鸡舍土壤农药残留未超标;第三份是兽医站的诊疗记录,证实鸡群死亡原因为传染性法氏囊病——这与农药中毒的症状完全不符。”

张文华逐页翻看,眉头越皱越紧:“这些材料...您是从哪里调取的?”

“作为*人,我熟悉信息申请的正规流程。”陆沉舟解释道,“上周我通过政务公开渠道提交了查询申请,相关部门依法提供了原始档案。至于老王家的养殖日志,是村会计帮忙调取的。”

张文华这才注意到每份材料右下角都盖着公章,落款时间清晰可查。他翻到最后一页,是一份由县公安局法制科出具的《案件证据复核意见》:“经核查,现有证据无法证明苏晓晓存在主观故意,建议撤销案件。”

“这是...”张文华有些惊讶。

“昨晚我联系了在县公安局工作的战友,拜托他协助复核。”陆沉舟坦然道,“程序合法,结果公正。”

这时,张文华的手机突然响起。接完电话,他神色稍缓:“省政法委刚发来通知,要求各地对涉农经济纠纷案件开展专项评查。晓晓这案子,正好可以作为典型案例重新审查。”

陆沉舟点头:“我相信法律会给出公正结论。”

半小时后,县公安局审讯室。

王科长正对着笔录本皱眉——苏晓晓的陈述逻辑清晰,每个技术细节都能说出依据,与他之前接触的“农村妇女”形象大相径庭。

“苏同志,您说的生态种植技术,具体是从哪些渠道学习的?”王科长换了个温和的语气。

苏晓晓翻开笔记本:“2021年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我有结业证书;去年参加省农科院的‘生态农业研修班’,这些都在县人社局的培训档案里备过案。”

王科长翻开她递来的复印件,果然看到红头文件和学员名单。他又问起农药使用情况,苏晓晓指着墙上的公示栏:“我们合作社的所有投入品采购都有台账,每月接受镇农技站的抽查,今年的记录都在这里。”

正当审讯陷入僵局,张文华带着陆沉舟走了进来。“王科长,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的报告我刚看过。”张文华将文件推到他面前,“老王家鸡舍的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出来了,确实不超标。”

王科长额头渗出汗珠:“张书记,我们...我们之前没注意到这份报告。”

“执法容不得半点马虎。”张文华语气严肃,“立即整理案卷,下午召开局务会重新研究。”

走出公安局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陆沉舟快步走到苏晓晓身边,仔细查看她有没有疲惫:“晓晓,委屈你了。”

苏晓晓摇摇头,眼中闪着光:“沉舟,看到你为我奔走的样子,我特别安心。”

陆沉舟喉结动了动,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丝绒盒子:“其实...我准备了很久。”

苏晓晓愣住了——盒子里躺着一枚简单的银戒,内侧刻着“晓晓”二字。

“今天在局里,我看到你戴的旧戒指磨得发亮。”陆沉舟耳尖泛红,“这是我用第一次立功的奖金买的,本来想等我们的试验田丰收那天送...但现在我等不及了。”

苏晓晓眼眶发热,轻轻抚摸戒指:“沉舟,我愿意。”

两人相视而笑,晨风吹过街道,带着初夏的青草香。

当天下午,县公安局召开局务会。在查看完整的证据材料后,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苏晓晓案存在事实认定偏差,同意撤销案件。

与此同时,县纪委监委收到关于“红旗村案件”的情况通报。经核查,举报人李老板因个人商业竞争故意编造事实,已涉嫌诬告陷害;参与取证的个别干警存在调查不细致、证据把关不严的问题,已启动问责程序。

三天后,红旗村村委会热闹非凡。县农业农村局在这里召开生态农业推广现场会,苏晓晓的技术模式被列为全县示范案例。

“晓晓同志用科学方法带着乡亲们致富,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在会上点赞,“对于恶意阻挠、诬告陷害的行为,党和政府绝不会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