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香一听,急了:“晓晓,你……”
苏晓晓拉了拉李桂香的衣袖,对她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别急。
虎子娘一听这话,眼睛都亮了:“哎呀!那敢情好!晓晓你真是个好孩子!婶子替大伙儿谢谢你了!”她说着,就要给苏晓晓鞠躬,被苏晓晓眼疾手快地扶住了。
消息一传开,村里顿时热闹起来。到了说好的那天,苏晓晓家地头围了不少人,都是些平日里肯下力气、人品也还过得去的村民。
苏晓晓也不藏私,挑拣着系统里那些基础却实用的农业知识,用大白话讲了出来。
“……这地啊,不能年年就那么种,得深耕,把下面的土翻上来透透气,庄稼根才能扎得深,长得壮实。
还有这播种,也不是越密越好,得给苗儿留足了地方长个儿,不然挤一块儿,谁也长不好……”苏晓晓一边说,一边用树枝在地上比划着,“至于这肥料嘛,咱自家沤的农家肥最好,但也要讲究方法,不能一股脑堆上去,得发酵好了……”她巧妙地避开了系统提供的特殊改良剂,只讲些常规的积肥、施肥技巧。
村民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有人提出问题,苏晓晓都耐心解答。
林雪柔也闻讯赶来了,她站在人群外围,静静地听着。
作为知青,她也读过一些农业方面的书籍,苏晓晓讲的很多道理,她能从理论上理解。
偶尔,苏晓晓讲到某个点,林雪柔会适时地补充一两句理论依据,比如“合理密植是为了保证作物有足够的受光面积和通风条件”,苏晓晓便会笑着点头,再用更通俗的话解释一遍,两人配合竟也十分默契。
李桂香站在一旁,看着自家闺女站在田埂上,侃侃而谈,条理清晰,那些平日里自诩种地好手的老少爷们,一个个都听得服服帖帖,她心里又是骄傲又是熨帖。这还是她那个以前只会惹事的闺女吗?简直脱胎换骨了!
一场“田间教学班”下来,村民们都觉得受益匪浅,看向苏晓晓的眼神里,除了佩服,更多了几分真切的感激和信赖。
“晓晓啊,听你这么一说,我才明白,以前咱种地真是瞎胡闹啊!”一个老农感慨道。
“可不是嘛!以后咱就跟着晓晓学,准没错!”
“晓晓,以后有啥好法子,可得先想着咱们啊!”
村民们七嘴八舌,热情高涨。苏晓晓笑着一一应了。
【叮!宿主推广农业知识,帮助乡邻改善耕作方法,惠及众人,获得功德值500点。】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苏晓晓嘴角弯了弯。能帮到大家,又能赚功德,何乐而不为?这群众基础,算是初步打牢了。
只是,她在村里的“威望”日渐高涨,会不会让村长赵大柱他们这些村干部心里不舒坦?还有钱串子那边,吃了那么大一个亏,他背后那个尖酸刻薄的张翠娥,又岂会善罢甘休?下一次赶集日,怕是又有一场硬仗要打。苏晓晓揉了揉太阳穴,看来这七零年代的致富路,还真是步步惊心啊。
第28章 :赶集遭遇小风波,陆沉舟“余威”震慑!
秋高气爽,又逢赶集日。
苏晓晓家的开荒菜第一批熟得喜人,色泽鲜亮,个头匀称,一看就是精心侍弄出来的。这次,她和李桂香提前占了个更显眼的位置,竹筐一溜排开,水灵灵的青菜翠得晃眼。
“哟,苏家丫头的菜!还是那么鲜亮!”
“上次没抢到,今天可得买点!”
有了之前的口碑,加上这菜确实品相出众,摊子前很快围满了人。李桂香手脚麻利地称菜收钱,脸上笑开了花。苏晓晓在一旁帮衬,不时回答着顾客的询问,心里盘算着今天的收成。
“都让让!让让!市场管理所的检查!”一声尖利刺耳的吆喝传来,人群被粗鲁地推开。
钱串子那张令人厌烦的脸又出现了,这回他身边还跟着两个穿着制服、戴着袖章的男人,一脸倨傲。
“苏晓晓是吧?”钱串子小人得志,下巴抬得老高,指着苏晓晓的菜摊,“你这些菜,涉嫌扰乱市场秩序,投机倒把!还有,你这三无产品,谁知道干不干净?跟我们走一趟!”
旁边一个管理员模样的男人板着脸:“例行检查,把你的东西都收了!”
李桂香一听就炸了,护在苏晓晓身前:“你们凭啥收我们的菜?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怎么就投机倒把了?”
苏晓晓拉住激动的母亲,从随身的布包里不慌不忙地掏出一张纸,递过去:“两位同志,这是我们红旗村村委会开的自产自销证明。我们的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绿色无公害,买过的乡亲们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