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这怎么好意思!”王婶子嘴上客气着,手却不慢,接过了篮子,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那我就不客气了!晓晓这丫头,真是越来越能干了!”
接下来几天,陆续有邻居过来“串门”,话里话外都是打探苏晓晓种菜的“秘诀”。
苏晓晓都用同样的说辞应付过去,顺便也送些新鲜蔬菜出去,结个善缘。
赵大柱家自然也没落下,苏晓晓特地挑了些品相最好的送了过去,赵大柱的婆娘拉着她的手直夸她懂事。
这些小小的善举,系统都一一记录,功德值虽然不多,但也积少成多。苏晓晓看着系统面板上缓慢增长的数字,心里踏实了不少。
这天傍晚,苏晓晓正在院子里晾晒一些吃不完准备做成干菜的豆角,眼角余光瞥见一个熟悉的高大身影从不远处走过。是陆沉舟。
他似乎只是例行巡查般路过,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苏家院子里晾晒的蔬菜,以及旁边小桌上放着的一篮子刚摘下来的红彤彤的番茄,那眼神深沉,看不出情绪,却比以往多了几分审视。
苏晓晓心头微跳,面上却不动声色,继续忙活自己的。
陆沉舟没有停留,很快就走远了。
苏晓晓直起腰,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自留地的小丰收,不仅让苏家的伙食得到了极大改善,更重要的是,苏晓晓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村里人看她的眼神,从最初的鄙夷、看热闹,逐渐变成了惊讶、羡慕,甚至还有几分敬佩。
李桂香在村里走路,腰杆都挺直了不少。苏晓晓在家的地位,也无形中提升了。
看着院子里还剩下不少新鲜蔬菜,苏晓晓心里盘算起来。
这些菜自家吃不完,放久了也不新鲜,白白浪费了可惜。
如果能把这些菜拿到镇上去卖,是不是就能为家里赚取第一笔“活钱”了?
这个念头一起,就像雨后的春笋般疯长。
只是,镇上供销社的钱串子……苏晓晓想起那个油滑势利的售货员,眉头微微蹙起。
那可不是个好相与的主儿。上次买农具就被他刁难过,这次要是去卖菜,还指不定会出什么幺蛾子。
看来,这第一笔生意,怕是没那么容易做成。
第17章 :菜太好惹祸!钱串子眼红
“娘,咱们家菜吃不完,放着也是坏,不如拿到镇上赶集日去卖了,换点油盐钱,或者能换点布票也好。”苏晓晓一边麻利地将豆角掐头去尾,一边对李桂香说道。
李桂香正在纳鞋底,闻言手上的动作一顿,眉头蹙了起来:“去镇上卖菜?这……抛头露面的,再说,供销社那个钱串子,能让咱们好过?”
她想起上次闺女买农具时受的闲气,心里就犯嘀咕。
苏晓晓放下手里的活计,挨着母亲坐下:“娘,时代不同了,自留地的东西拿去集市换点零用,政策是允许的。
至于钱串子,咱们光明正大,他还能吃了咱们不成?总不能因为怕他,就眼睁睁看着好东西烂在地里吧?”
李桂香看着女儿清澈又带着股韧劲的眼神,心里松动了几分。这些日子,家里的变化她是看在眼里的,女儿确实有主意,也争气。
“那……那就试试?”李桂香还是有些不放心,“我陪你一起去。”
“好!”苏晓晓甜甜一笑。
赶集日这天,天刚蒙蒙亮,苏晓晓和李桂香就挑着两担子水灵灵的蔬菜出发了。
扁担一头是翠绿的黄瓜、油亮的茄子,另一头是红彤彤的番茄和嫩生生的豆角,上面还盖着几片大大的南瓜叶保鲜。
镇上的集市已经人声鼎沸。这是苏晓晓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做“买卖”,心里多少有些忐忑。
李桂香也是头一回,拉着苏晓晓的胳膊,在拥挤的人潮中找了个不起眼的墙角,把菜篮子放下。
“晓晓,能行吗?”李桂香小声问,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有些局促。
苏晓晓深吸一口气,给自己鼓了鼓劲:“娘,您放心,咱们的菜好,不怕没人要。”
她把蔬菜摆放得整整齐齐,那鲜亮的颜色和饱满的品相,很快就吸引了过往主妇们的目光。
“哎,这黄瓜怎么卖啊?”一个挎着篮子的大婶停下脚步。
“婶子,您尝尝,自家种的,甜得很!”苏晓晓拿起一根黄瓜递过去。
大婶接过,掰了一小段放进嘴里,眼睛一亮:“哎哟,是比供销社的脆甜!给我来两斤!”
开了第一单,苏晓晓的心定了大半。
她家的菜确实出挑,很快,摊子前就围拢了些人,问价的、称菜的,渐渐热闹起来。
李桂香看着女儿落落大方地跟人介绍、称重、收钱,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