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屋内人张罗灭火的工夫,曲臻点燃了偏院的柴棚,临走时还一脚踹翻了铜水缸,如此一来,若要扑灭膳房内的火,附近的仆从护卫便有的忙了。
“走水了!快叫人啊!”
膳房内很快传来呼喊声,烟气缭绕,火光照亮了半边天,不少护卫闻讯赶来,唯有曲臻走在与他们相反的方向,逢人便大喊走水,招呼他们去膳房帮忙压火。
如此煞有介事地糊弄出半里,曲臻瞧准一只鼎,跨步上前匿于阴影之下,再探首朝外观望。
过不多时,她看到苏牧从八角阁对面的南厢疾步而出,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往膳房的方向去了,于是她瞧准时机,猫着腰碎步挪到另一只巨鼎后,沿着五芒阵中巨鼎陈列的路线,逐渐靠近了太虚阁的大门。
太虚阁一层名为澄玄殿,透过廊柱,曲臻能瞧见澄玄殿南壁的佛龛,却不见通往地牢的阶梯,她又回头望向膳房,见那儿火光冲天,数不清的人影在浓烟里进进出出,索性不再犹豫,抬脚跨过了门槛。
不知是不是幻觉,迈过门槛后,周遭忽而变得很静。
与雕梁画栋的琼华玉阁相比,此处简直是空旷至极。
除却一盏琉璃灯、三座天尊像与零散摆放的蒲团外,便只剩下一只吐着沉檀的鹤形香炉,曲臻俯身观察片刻,发觉蒲团上并无坐卧痕迹,唯有佛龛两侧各设一段环形木阶通往楼上。
龛前的琉璃灯在三清圣像上映出光怪陆离的掠影,身披胄甲的冒牌府卫立于佛龛前,仰头与三位天尊对视片刻,说不清那眼神里究竟是蔑视还是怜悯,但如若地牢的入口就在佛龛之后,此刻她也毫不介意寻一块石头狠狠砸下去。
澄玄殿对外是仙家炼丹之余的调息之所,殿内下人自是无权踏入,圣像上也因此积了厚厚的灰,通往地牢的暗道若是由机关开启,那眼前能摆弄的物件属实不多。
曲臻凑近了,踮起脚将元始天尊手里的混元珠、灵宝天尊手里的玉如意与道德天尊的芭蕉扇从上到下摸索了个遍,片刻后却只摸出了一手的香灰。
她退后几步,再度环望四周,最终将视线锁定在佛龛两旁的木阶上。
《匠作秘录》中有云:“凡密道者,或藏于梁上,或隐于高阶,世人多觅于下,殊不知登高反得其门。”而她只顾着在前殿寻到地牢入口,兴许是搞错了方向。
毕竟,轩辕宴期外,天子时常会携后宫妃嫔来此宸游,若叫哪个贪玩的皇子不小心打开了暗道,对苏牧而言便是飞来横祸。
木阶一路发出令人不安的吱呀声响,每走一步,曲臻便停下聆听片刻,如此重复了几次,她想着阁内幽静至此,若楼上有人,她这雷鸣般的动静准是一早便被察觉了,索性心一横,咬着牙大步飞奔上了二楼的观星台。
攀过木阶,周遭豁然敞轩,四围无壁,仅以云纹雕栏围合,中置星盘一具,上刻二十八星宿,檐下悬了盏七宝琉璃灯,随风扶摇,夜映星河,西脚的琴案边上摆着一张案几,曲臻走过去拾起案几上的账册翻看片刻,心跳骤然加速。
账册前半部以朱砂题头赫然写着「甲辰年轩辕宴贡品录」,除却朝廷采办的岭南荔枝、西域葡萄酒等物,不少贡品后还以小楷备注了“经手某某”的字样,比如“经手梦州杜家”的玉仙鼎一尊、外加青牛一头,但曲臻深知,这些贡品与杜家的渊源远不止“经手”。
按照杜连城的说法,这些贡品都是杜家自掏腰包为轩辕宴助兴添彩的,也就是说,这些贡品后列下的对应款项,不过是用于应对日后入宫交差,至于这当中的油水,不用想也知道流入了谁的钱袋。
除此之外,附录「宾客助仪」中还罗列了王侯将相资助的“车马盘缠”,这些“盘缠”少则百两,多则千金。
在名录中瞧见“许侍郎”三个字时,曲臻心头一喜。
许攸之名下资助的“盘缠”足有三千,其中想必也有不少,是许家为将白秋芙送入宾客名单不得已而花费的开销,而这足以成为许家向苏牧行贿的罪证,助戚荷与许冠堂和离。
账册后半部,题头「仙丹录」三字如血,墨迹深浅不一,显然是反复删改过的。
每味丹药对应一位赴宴宾客的名讳,由此看来,这便是她前夜在飞云阁窗外、瞧见苏景安执笔的那本阴阳账册,但仙丹是假,谋利是真,神宴为虚,贪腐为实,谅光盛帝再如何痴迷长生,见此铁证,又岂会纵容国库化作丹炉里的烟灰?
翻完整本账册,曲臻指尖已是冰凉,她将账本卷起藏入鞋袜,透过雕栏向东望,见膳房火势渐小,心中又急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