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家属不在身边,沈妙他们又不好轻易让产妇移动,万一伤着哪到时候可就说不清了。
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真是叫人头疼。
没办法,既然女人迟迟不来接,沈妙只好把女人叫醒,向她询问家里的情况,看看能不能找她男人或者别的亲属来接。
“嫂子,你家是哪的?要不我去你家跑一趟,看看能不能喊个人来接你?”
女人大概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叹了一口气,“没用,我男人去城里干活了不在家,家里又是我婆子说了算,她不松口,谁都不能来接我。”
刚刚生完孩子,女人的情绪原本就不稳定,意识到自己要被抛弃,眼泪止不住地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听到了妈妈的委屈,刚睡着没一会的孩子也跟着张大嘴巴哭了起来。
“妹子,能让我在这儿住几天不?等我好点了就回去,”将孩子抱在怀里哄着,女人的字里行间都夹杂着苦涩的味道,“放心,这钱我肯定补上,我就算卖血也肯定不欠你们一分钱。”
“不急不急,钱的事先不急。”
沈妙看着外面黑透的天,解释说:“主要是俺这医馆没法住人,门窗都漏风,晚上住这儿容易着凉。你现在还在坐月子,可得小心点,不能落下啥毛病。”
“没事,能有个住得地儿就中。”看着怀里的孩子,女人将襁褓稍稍拉起了一些。
沈妙怎么可能真的让她住在这儿,既然她肯定婆婆不会来接自己,跟沈万山请示过后,还是决定一会找人来把她抬去家里过夜,等到明天再去她家看看是个什么情况。
不过为了避免事后扯皮,还是要先让她签一份免责书才行。
正当沈妙在外堂措词着写免责书时,院子里忽然传来了几声敲门声。
“铛铛!铛铛!”
第16章 招娣、盼娣、来娣、迎娣……
沈妙可以肯定,敲门的人一定不是女人的婆婆。
敲门的声音很轻,像是很怕吵到里面的人一样,完全不像是她婆婆那张扬跋扈的性格。
第一次敲门时沈妙没太听清,以为是自己听错了,直到过了一会后,伴随着敲门声的还有一声略显稚嫩的问询,她这才起身赶去开门。
铛铛……
“请问,有人在吗?”
“来了来了。”
听声音应该是个年龄不大的小姑娘。
沈妙开门时,门口站着的是两个麻杆般瘦弱的女孩:一个看着十四五,怀里抱着一条深色的薄毯子,另一个看着比她小两岁,拎着的布兜里装着一套衣裳和几块干净的布料子。
如果没猜错,她们俩应该就是女人的两个女儿。
“姐,王琴在这儿不?俺俩是她妞,来接她和妹妹回家。”
年龄大的那个小姑娘梳着一头很干练的短发,眼睛里有一股很坚强的英气,她说话时很有礼貌,虽然瘦弱但腰板挺得笔直,不像是温室里娇养着长大的花朵,更像是开在寒苦之地依旧盛放的小野菊。
不卑不亢、不怯不弱,不像是还没成年的女孩子。
“正在屋里休息呢。”
沈妙招呼着她俩进来,见她们额头蒙着一层薄汗,身后空空如也便问道:“你们等会咋带嫩妈回去?没骑个三轮车啥的?”
另一个年龄比较小的女孩愣了一下,弱弱地问:“要骑三轮才能带俺妈回去吗?”
“嫩妈现在没法下地,还不能见风,肯定得有个车拉着。”沈妙解释道。
两个女孩自己都还小呢,自然不懂得这些,她们以为只要来接她回去就好,所以只给她带了一身衣裳和挡风的毛毯。
哦,还不止,布料下面还藏着一只热乎乎的煮鸡蛋,用来给她补身子的。
“那我去找人家借一辆。”
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将布兜交到姐姐手上,说话的功夫,就转过身准备出去借车。
“去吧,”临走时,短发女孩特地嘱咐道,“借的时候跟人家客气点,嘴巴甜一点,记得叫人。”
“哎。”
王琴的命好,虽是摊上了个重男轻女的婆婆,却有两个聪明能干的女儿。
瞧着她们为母亲忙前忙后的架势,不比村里那些十来岁只知道打架,出了事还让家长来擦屁股的混小子懂事多了?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眼花看错了,当女孩的妹妹跑出院子时,沈妙似乎看到有几个黑影跟着一同闪了过去……
跟着沈妙来到内堂,在看到来接自己的是女儿时,女人的脸上闪过了一丝意外却又欣慰的表情。
“招娣,你咋来了?”
短发女孩快步来到女人身边,瞧着她神情疲惫的模样,主动从她怀里接过了刚出生的妹妹,“妈,你快躺好歇着,盼娣去借三轮车了,等会咱就一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