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恁都不想养,那就给钱,给钱让小玉来养!”
如果不肯接到自己家里养,那给钱也是个解决办法。
每个月都给固定的赡养费,总比什么都不付出要好。
可提到钱,陈家的几兄弟又开始争执个不停。
要让各家都给的一样,那他们就会说老大多在爹妈身边呆过几年、老二又花了不少的钱,这么分不公平;可如果要让谁多给一点,又拿出自己的难处来说,谁都不愿意多掏一个字儿。
沈妙算是听出他们的意思了。
人呢,是不想接的;钱呢,是不想掏的。但是谁都不能说他们不孝顺,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一定会尽孝的。
说是来解决事情的,可这么拖来拖去,硬是从上午拖到了下午一两点也没个结果,中间也没有停下来吃口饭,因为气都气得饱了。
等到下午快三点的时候,村长办公室里的那部电话响了,沈山生只好暂时去接了个电话。
约摸着过了十几分钟左右,沈山生这才着急忙慌地从隔壁折返回来,进门时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慢点慢点,这是咋了?”
环顾着屋里的人,沈山生定了定神,一时不知道该露出什么样的表情:“咱们村要拆了。”
众人:???
拆,拆迁吗?
这会儿,谁还在意陈家的这点小事,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恨不得把头伸过去向他确定。
“真的假的?啥时候?”
“城中村都还没拆完呢,就先轮到咱了?”
“不会吧,你是不是听错了?!”
沈山生肯定地说:“没听错,就是咱们村,市里打电话通知我去开会,说要商量咱村拆迁改造的问题。”
第67章 真富婆
时代在快速地发展,豫市也要跟得上现代化、科技化的发展步伐。
省政府和市政府近几年一直在计划,打算在豫市的东边打造一个中央商务区,从而带动附近的经济发展,成为新的城市核心。
如今的市中心虽然繁花似锦,可发展潜力有限,等到几年后、十几年后,一幢幢高楼大厦在它附近拔地而起的时候,它迟早是要被时代所淘汰的。
只有创造出一个新的城市中枢,让它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展览等多种功能,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源源不断地给城市提供动力。
可是这个城市发展的蓝图,对于一九九七年的豫市来说过于庞大了。
给病人更换一颗心的心脏纵然紧急,但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豫市的发展规划,上级政府同意拨付一大款项用于豫市的发展建设,只是数字刚好是他们提交上去的预算金额,分毫不差。
豫市之前从未有过拆迁改造的项目,不确定预算和实际支出会相差多少。
万一超出预算太多了怎么办?超出的钱又要从哪里填挪?
备用金。
在缺乏经验的情
况下,想要让这样庞大的政府项目开始动工,就需要一笔备用金来提供保障。
当然,在没有多余备用金的情况下,也有第二个方案:参考拆迁改造的经验。
豫市市区里有好几个城中村要进行改造,可以把它们当成参考试点。
说来也巧,几个城中村加起来的面积,和规划的中央商务区一期的总面积接近,这样根据城中村改造后的实际支出,与一开始的预算金额进行对比,再经过仔细的计算,就能大概得出一个范围。
因此,豫市市政府暂缓了中央商务区的建设,主抓城中村的拆迁改造。
直到南关村的改造进程出现了意外……
投资商放弃了贪得无厌的南关村,政府又不希望丧失这次合作的机会,于是便把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方案拿了出来,希望留下他们的这笔资金。
表面上是从东墙上抠下了一块砖,可实际上,有了这块砖后,原本还没影的西墙就能够建设起来了!
有了这笔充足的备用金,豫市便准备在城中村改造的同时,对东边的城边村进行拆迁,为建设中央商务区的一期做准备……
与城中村改造不同,因为不需要招商引资,所以从传出消息到定下来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而拆迁方案也是参考了城中村改造,总体不费什么功夫。
第一批要拆迁的城边村一共有五个:清河村、清平村、岔河村、三里铺、罗砦。
当拆迁的文件下来后正是临近新年的日子,算是给每个村子都添了一把喜气。
“妙妙来啦?!”
陈玉正在厨房里炸过年要吃的鸡块、排骨这些年货呢,见沈妙来了,忙不迭地端来半盆刚炸好的莲夹,“来,尝尝我炸得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