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中医吃瓜日常[九零](12)

作者:苍久零 阅读记录

“这几天雨也不带停的,算了,不出去跑了。”看着自己踩了一脚的泥,沈万山低声埋怨了一句。

沈妙跟着说道,“确实,等天气好点再出去吧,雨天路滑,您这么出去跑,我们也不放心。”

放下手里的毛巾,抬头时,沈万山挑了下花白的眉峰:“赶明你替我去,我留下坐诊。”

沈妙:???

“这,这下大雨的,我能去哪啊?”

“南边的那个岔河村,”沈万山一边编着袖子一边淡声道,“一共就两家儿人,你把他们的药熬好了每天送去,再帮他们推拿一两个小时就行。”

还好,岔河村离得不远,也就区区十里地而已,走过去就全当锻炼身体了。

沈妙:“行,都哪两家?”

“一家是二街十五户,李屠夫他家的老太太,老太太常年不下地,腿上的肉都枯雏(萎缩)了。”

“一家是三街十一户,王穗花她男人,她男人断了腿还没恢复过来,得好好养着呢。”

等等,谁?王穗花她男人?

是徐志成?!

第6章 一针扎在“鬼”脚上

“王穗花她男人是不是叫徐志成?”

沈万山反问道:“咋?你认识?”

“没没没,”沈妙可不敢说自己是从周婶子那听说的,于是赶忙解释道,“他娘原来不是咱村的嘛,后来才嫁到岔河村的,他姥姥姥爷之前还是咱村的村长呢,忘了?”

还好周婶子说了徐志成他娘家的事,这才让她给糊弄了过去。

端起桌子上的搪瓷杯喝一口早上泡得茶,沈万山幽幽地叹了一声:“唉,年龄大了,哪能记住这么多事儿。”

下雨天天气潮,沈万山这一路回来箱子外面蒙了一层薄薄的水,于是沈妙便将药箱打开,把里面的物什都拿出来,免得捂了太久的潮气会发霉。

难怪箱子这么沉呢,里面除了一些药之外还有一只蓄电池和乱糟糟的一团线。

蓄电池是用来针灸用的,比起普通的针灸,通上电的银针治疗效果更出色,尤其是治一些陈年沉疴,微微的电流可以更好地刺激麻痹的穴位。

这是沈万山十来年前应邀去外地接诊,和几个当地大夫一起治病时相互交流学来的。

当时科技落后,他们只能用电池来通电,如今听说城里的中医院都有专业的电针仪了,不仅能够控制电流强弱,还能同时连接好多根针。

不过电针仪太贵了,沈万山可不舍得花那个钱,所以这么多年他一直都还是用可以充电的蓄电池来代替,便宜又省钱。

理着那一团铜线,沈妙试探地问道:“李奶奶瘫了好些年了,给她施电针能行吗?”

“不是给她用的,是给徐志成用的。”

说着,沈万山忽然又想到了什么,于是走过来拿出了箱子里记录病历的小本子,翻到画着“△×成”的那一页,思索片刻后改了几味药的用量,同时又再后面添了几样。

虽然在写字时沈万山用的多半是圈圈、三角、方块和叉叉,不过从小跟着他学医的沈妙,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是哪些药材。

何首乌藤、龙骨、灵芝……这都是些用来安神养心的药材。

原本这副“天王补心丹”就是用来治疗心阴不足、失眠多梦的,加入了这几味药后,效果会更加明显。

沈万山:“明天你就按照这个单子给他抓。”

“好。”

接过小本子,沈妙又瞧了一眼上面沈万山给出的诊断和分析:入夜后难以入眠,睡觉时经常被噩梦惊醒,气血不足、多思多忧、阴虚血少……

“爷,我记得电针不是治失眠的吧。”沈妙问道。

“是给他治脚的,”沈万山解释道,“他的脚断了,养了小半年也没啥起色,时不时还会疼,得用电针给他调调。”

因为明天要沈妙替自己出诊,为了她能更充分地了解病人的情况,沈万山便回到案前坐下,对她说道:“来,我再跟你交代点别的事。”

别的……事?

“哎!”

沈妙应了一声,赶忙拉来一张椅子到他旁边。

难得啊,爷爷终于要抖搂一点他吃到的瓜了!

可当她兴致勃勃地侧耳倾听时,才发现是自己想得太多了……

沈万山:“灸三阳交的时候把电开得高一点,复溜穴要最早下针,但是要最晚通电,时间不能太久,一点一点的,你得时刻注意着点。阳陵泉和承山要先用手指按摩一会,然后再下针……”

他交代的,全是电针灸时的“事”。

也对,依照爷爷这守口如瓶的性子,是不会谈论别人家的事的。

沈万山既然没说,沈妙自然不会多问,只是仔细记录着下针时的细节,不过她的好奇心同样没闲着,一直琢磨着一件很奇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