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蜜无奈的说道:“娘,我都尝过了,味道还可以的,你快喝吧。”
听到姜蜜这样说,姜母连忙喝了一口,两眼顿时放弃光来:“哎哟,还真的不错啊,我家蜜糖就是厉害,这么聪明呢,做什么都做得这么好,真不愧是我的宝贝女儿。”
姜志的开心劲总算是稍微消停一点了,他小声的说道:“虽然不是女儿,我很遗憾,但是他们母子俩平安健康,我也已经很满足了。”
姜母劝他:“没事,你们年轻着呢,以后还可以在生女儿,这可是我们姜家的第一个孙子,得好好取个名儿。”
姜志看着姜成,一脸的期待:“爹,你给你的大孙子起个名字吧。”
姜成也满脸
的紧张:“我…我也没读过几年书,怎么取的好,你是个读书人,还是你来取吧。”
姜志却执意让姜成来取:“爹,就你来吧,我读这么多的书,也都多亏了你和母亲的栽培,我们的名字不也是你取的吗?现在不是一样的有出息?”
姜成被儿子这样一说,顿时有了底气,他看了一眼外面的朝阳,说道:“他是我们姜家的第一个男丁,趁着朝阳而出,那就叫姜朝吧。”
姜母撇了撇嘴:“你什么时候这么有文采了,说的这么文质彬彬的。”
姜成有些不好意思:“咱们家都要出官员了,名字自然得好好起,不能起一些猫猫狗狗的名字,我这四个孩子的名字都挺好的,孙子自然也要好。”
姜志很开心,高兴的说道:“好好,很好,姜朝,真好,说不定以后就有大出息呢。”
姜志看着儿子笑得心满意足的。
这时苏引弟幽幽转醒了,一群人上去嘘寒问暖的,苏引弟看着熟睡的儿子,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姜志握着妻子的手:“引弟,我们儿子有名字了,爹刚给起的,就叫姜朝,意味着像朝阳一样徐徐高升。”
苏引弟点点头:“谢谢爹,谢谢娘。”
姜蜜看着这温馨的画面,也忍不住湿了眼眶,家里就该如此幸福。
苏引弟再次睡着的时候,刘荷和梁兰也出来了,姜母便去给家人做了饭,大家吃了之后,她和姜成才去休息了。
姜蜜却一直不困,也许是困过头了,这次苏引弟早产,和苏家脱不了干系,得什么时候让苏家写个证明,说好和苏引弟没有关系了才行,否则后面肯定还会来纠缠不清的。
不过即便是有文书,对这家厚脸皮来说,也没什么用,至少在打官司的时候,是有用的。
她又去地里看了一眼,庄稼长得都挺好了,等过了冬,到了春天又可以挣一笔钱了。
不知道这次霍然会不会来要,但也不能什么都指望他,最好是能够在市面上流通,卖到老百姓的手里去,这才能证明她种的庄稼是好的。
等她回去的时候,就见青云村的田地十分萧条,明明之前不是这样的,怎么现在变成了这幅光景?
第二百二十章 收集证据
莫非从蝗灾后,就没有恢复好?
这时青云村的村民从这里路过,见到了姜蜜还跟她打招呼。
姜蜜认得这是之前的邻居周伯伯,便也热情的回打招呼:“周伯伯好,我瞧你地里的庄稼都不怎么好了,是不是今年的收成不太好啊?”
周伯伯叹了口气:“是啊,今年不仅是收成不好,连遇了那么多次的灾难,几近颗粒无收,这日子真是没发过了,之前得亏你接济我们青云村,后来有了瘟疫,还给我们施药,若不是你,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姜蜜倒不觉得自己对青云村有什么恩情,之前也只不过是在过任务而已,更何况那些事情对她来说只是举手之劳,青云村固然有很多可恶的人,但是更多的人是无辜的。
“这没什么,是县太爷爱民,见不得百姓疾苦而已,我只是锦上添花的,他才是雪中送炭,你感谢他便好。”
周伯伯倒是清醒的,县令是个好官,这是他们的福气,但是这样的好官,只是拿着每月的俸禄,根本就没有什么钱,实在是穷得可怜,之所以能这么大方的接济百姓,也不是因为上面给的,而是姜蜜自己挣的钱。
说起来,人真是奇怪,之前明明是和他们一样,甚至不如他们的人,便能突然过的这样好了,也不知道是何缘故,许是别人更努力一些吧。
“你倒是个谦虚的孩子,我是从你小的时候就看你长大的,能够变成今天这样,实在是我没有想到的。”
姜蜜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周伯伯之前经常帮他们家,如今对她这样称赞,倒是让她不好意思了。
“要不这样吧,我给你一些种子,你去和我种一样的,到时候我们一起放在集市上卖,而且我现在种的庄稼时间短,很快便能长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