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立时有宫人上前将淑太妃及近身得宫女带走。
静太妃与端太妃还在为遭遇毒手的孩子流泪,一向虔心修佛的安太妃则双手合十念起了阿弥陀佛,又向太后道,“待水落石出,宫中也该做场法事,好安抚那些无辜冤魂才是。”
太后颔首,“哀家让太常寺去安排。”
说着又安慰静太妃及端太妃道,“事情已然发生,你们也别一味伤心了,如今还是该先顾好自己的身子为好。”
二位太妃含泪应是,又见太后叹道,“也是哀家失职了,当年竟未察觉异常,叫这毒妇平白残害了这么多孩儿。”
“阿弥陀佛。”
安太妃又道,“此乃旁人的罪恶,太后无需背在自己身上,所幸如今有贵妃及时察觉异常,挖出真相,冤魂在天有灵,也该都得安息。”
这话一出,太后又向明熙投来目光,似是想说什么,然顿了顿后,只是道,“今日大家都辛苦了,都先回去歇息吧。”
众人便应是,纷纷向太后行了礼,便告辞而出。
明熙正要跟上众人的脚步,却听太后又对萧元彻道,“陛下留步,哀家还有些事要同陛下商议。”
就听萧元彻应好,将脚步停了下来。
见此情景,明熙不由在心间暗忖——
太后该不会是因方才那长舌妇骂她是奸细的事起了疑心,要问萧元彻吧?
然而此时太后并未叫她留下,她也不能解释什么,只能装作无事人一样,先迈出正殿,回到延福宫。
而待殿中清净下来,太后果然问萧元彻道,“方才淑太妃所言,不知陛下可有听清?她怎么会平白说贵妃是敌国奸细?莫非有什么隐情?”
萧元彻只面色淡然道,“母后还不知淑太妃的性子?她若是果真掌握如此重大的要事,必定会想方设法闹出风雨,好来威胁朕的皇位。怎么会憋到方才走投无路之际才说?”
这说得也是。
太后颔了颔首,却听萧元彻又道,“还有,前几日贵妃受封后,她便派人去找了定州的许家姑母来到宫中,当时不是正在您的面前?倘若贵妃身份有假,那许家姑母又是怎么回事?”
太后嗯了一声,终于打消疑虑,道,“不错,想来是那疯妇死到临头,想搅乱朝纲罢了。此事是哀家多虑了,不过,今日这疯妇被抓,惠王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未准又要生出什么事,陛下还需当心的好。”
萧元彻只道,“真相已然大白,有个罪妇生母只会令他蒙羞,若他头脑清醒,也该息事宁人。否则,只怕得不偿失。”
第39章 朕险些再度失去你
自打出了寿安宫,明熙便一直在思索应对之策。
她晓得,太后方才在殿中看她那一眼绝非寻常,必定是被那淑太妃的话激起了猜疑,否则也不会留下萧元彻单独说话。
虽则不知那母子二人会如何交谈,但她其实并未有过多惊慌。
那淑太妃毕竟空口无凭,她却有无数反驳的理由,因此稍稍思忖过后便只等着萧元彻或者太后传召她。
哪晓得眼看半天过去,竟是毫无动静,不只太后没叫人来找她,萧元彻也并未来问她。
明熙觉得奇怪,便派了赵怀悄悄出去打探情况,一阵以后,却见赵怀回来与她道,“自您离开寿安宫,没过多久陛下便也回了乾明宫,一直在勤政殿里批折子见大臣,并未有什么异常。想来,那二位说的并不是您的事。”
这样么?
明熙不由凝眉,难道是她想错了?
那,那母子二人说的又是什么事?
却听赵怀又道,“不过惠王倒是紧急入了宫求见陛下。”
明熙回神道,“必定是为他那个娘求情来的吧?他消息倒是挺快。陛下可见他了?”
赵怀点头,“见是见了,但想必并未如他所愿,奴才瞧见他脸色灰败,想必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这就对了。”
明熙冷笑一声,“那长舌妇作恶多端犯了众怒,就算萧元彻愿意给他面子,其他的几位太妃也不会答应,戕害皇嗣可是大罪,谁来也救不了她。”
哼,这就是与她作对的下场。
当然,凡事还需居安思危,明熙又道,“那狗贼一肚子坏水,眼下连亲娘都救不了,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未准还会使出什么恶毒手段,咱们可都得小心着些。”
赵怀忙应是。
却见明熙又皱眉道,“话说回来,方才那长舌妇都那般嚷嚷了,他们居然一点都没怀疑吗?怎么觉得有些不对劲?”
赵怀,“……”
太后想必会起疑,但有周帝在前头挡着,自然不会有公主什么事。
无奈眼下不能如实相告,他只能道,“那日连那许家姑母都已经亲自来过,在他们看来,此说法自然甚为荒谬,再说那淑太妃那时满口胡言,别人不信也是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