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们可以多点花式,特别是大红的,人家结婚一定要新买被套吧?我们可以让人定做,他们想要什么款式,我们尽量满足,人家看着我们跟别家不一样的,当然是会选择我们吧?”江筱筱憧憬得很好。
“可是,我们只是认识村周围的,县城的我们都没法啊。”乔梅这是担忧市场面的问题。
她对自己的裁缝技术还是有一定把握的,还没结婚前,跟着一个师傅学的,平常也是给孩子做做衣服,其实说起来,大儿子结婚的那一张被套还是自己手把手裁缝出来的。
在最苦的日子里,她还靠着这门手艺赚了点钱,帮着周柏松少了家里柴米油盐的后顾之忧。
江筱筱是知道婆婆这些事情的。
她是知道李婶买了一台缝纫机后就萌芽了这个想法。
其实说起来,江筱筱为什么会想到做这个事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粮管所里跟同事聊天的时候,罗大姐和晓丽姐就在说着家里的被套想换了,可是去商场看了,都不是很喜欢,没有自己想要的,不知是谁说了句能定制然后价钱不贵就好了,江筱筱就说了句,“自己亲手做的就不错。”
不是每个人都能心灵手巧的,她们两人不约而同的往江筱筱这边瞪了一眼,“你会做就做,我们跟你要。”
江筱筱傻傻一笑,“我不会,但是我婆婆会,她给我做的被套啊美得很。”大红大红的,纹线很严正,她结婚过来周家的时候,看到了她们的新被套还以为是在镇上的商场买的呢,是周
宇勤跟她说的这是他妈妈做的,可是用心了。
左小朵在旁也附和着,因为她看过。
“筱筱,你婆婆在家没事做吧,要不就帮我们做一床吧?”晓丽拉着江筱筱的胳膊说道。
江筱筱因为一时之快,就讨了这么个事情来,她也没马上答应着,说着要回家问问婆婆怎么说。
罗大姐也跟晓丽一样的说辞,如果能帮晓丽做一套,那也一起帮她做一套,多少钱可以说的。
如果要做这门小生意的话,已经开门红了,都接到两单了。
这个年代的人们,思想也是一步一步的前进,接受能力是很快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改革开放的春风都吹遍了五洲四海,江筱筱是知道这个历程的,对内改革还是从农村开始的,九江溪村也是慢慢的接受着新时代的熏陶。
村里的电就要接上了,大队挨家挨户的登记,江筱筱当然要报名,家里接了电,就不会乌漆嘛黑,晚上做点什么活儿的话也亮些,点那么一油灯真的不行啊。
缝纫机现在是脚踩的,以后还能是插电的缝纫机,那就方便多了。
乔梅笑笑道,“听筱筱这么一说,还真的是不错的路子啊。”
“妈,您手艺好,这在村里是人人皆知的,以后那家要办喜事,被套枕套都可以来定做,周围的村子也是可以,到时我跟我妈说说,叫她也帮我们宣传宣传,这样路子就更宽。”江筱筱笑着说。
镇里有左小朵这个朋友,她认识的人更多,而且还是另个一圈子的人。
“其实,筱筱,我觉得亲手做就可以,买那个缝纫机太贵了。”才还了人家一百块,筱筱的工资都拿走了,还有什么钱去买啊。
没有缝纫机,她就用手一针一线做了,只不过速度慢点,活儿没办法接多了。
“妈,那可不行,太费力了;您放心了,我明天就去镇上买,这个让我来安排。”
“可是-----”乔梅还没说完,陈天林就走了进来,“乔婶,筱筱,不用去买缝纫机了,我家的那一台搬过来就行了。”
乔梅转身,一听陈天林这么一说还没缓过神来,“天林,你说什么呢?”
陈天林手里端着一盘青椒炒肉,“婶儿,我妈做了菜,叫我那一些过来给您们尝尝。”
乔梅忙走前,“我们都不好意思了,总是吃你妈妈做的菜。”
“婶儿,这没什么,我妈多做点了,不吃就浪费了。”
江筱筱接过陈天林手里的盘子说道,“谢谢李婶了。”把菜端进了厨房放着,挺香的。
陈平福做着村里的支书,鱼肉还是比别人能多点吧。
“婶儿,刚才我听到筱筱说要去买缝纫机,我想着就不买了,我家里那台就能用,实在不必去花那个钱。”陈天林坐了下来说,家里那台缝纫机,他妈都没怎么用,说用了会变旧,不用的话要买这缝纫机啥用啊,还花那个钱。
李桂秋叫他拿点菜过来给乔梅婆媳俩吃,他还没跨进门,就听到江筱筱跟她婆婆说着要做什么被套生意,还要去镇上买缝纫机,他觉得这江筱筱想法挺好的,他在城里待过,的确城里人喜欢花俏,但又想着实惠,一分钱要买两分的货,这本就是生活的理儿,谁不是这样想这样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