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晚膳,雪又密了几分。
姜窈拢紧斗篷踏出厢房,青石小径上的积雪已被僧人扫至两侧,却仍有些湿滑。
春兰提着灯笼在前头引路,昏黄的光晕在雪幕中晕开一小圈暖色。
这毕竟是寺庙,里面男和尚多。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姜窈的厢房要再往后面偏一些。
“小姐当心台阶。”春兰话音未落,自己先踩上了薄冰,身子猛地一晃。
姜窈觉着有些好笑,“你先顾着自己,别我们两个都摔了。”
她伸手,抬手想带上自己的斗篷。
却见一柄竹骨伞已经稳稳罩在她头顶。
姜窈回首,见谢余年不知何时跟了出来,细雪落满他玄色大氅的肩头,在灯笼昏黄的光晕里泛着莹莹微光。
“谢太尉这是?”姜窈仰头看过去,“要送我回去?”
谢余年顺势将竹骨伞倾过她头顶,低低应了一声,“雪夜路滑。”
春兰只好在前面举着灯笼独自打着一把伞,灯笼的光圈恰好能照亮两人眼前的路。
远处禅房陆续熄了灯,两人静静往厢房去。
春兰不远不近的跟着。
两人并肩走在雪径上,谢余年的大氅时不时被风吹起,替姜窈挡去侧面袭来的风雪。
谢余年微微侧首,便瞧见她斗篷风毛领中露出的一截白皙后颈,绒绒的碎发被夜风吹得轻轻颤动。
这个画面莫名熟悉。
那日也是这么一个毛茸茸的脑袋,挤进了他的怀里。
就这么闯入了他的世界。
直到看见不远处的厢房,谢余年才停了脚。
姜窈这才发觉,他右肩早已积了层薄雪。
“你快回去吧。”她赶紧道。
谢余年点头,转身朝回路走,又想起什么,扭过身道,“你早些休息,明日雪停了就下山。”
姜窈倚在门框目送他离去。
没有注意到一旁的春兰松了一口气。
她心里还在担心,若是今晚上谢大人要留下来,她用什么理由拒绝呢。
这毕竟是在寺庙......
第133章 还卖话本子?
天色完全黑了下来。
姜窈倚在窗边看雪,青丝半散,百无聊赖地拨弄着腕间玉镯。
原本以为今晚上就这么无聊的度过。
忽然听见外间春兰压低的说话声,隐约还夹杂着元正支支吾吾的应答。
“小姐。”春兰掀帘进来,手里捧着个青布包裹,神色有些微妙。
姜窈漫不经心抬眼,“怎么了?”
“谢公子送来的,”春兰将包裹递上,“说是,怕姑娘夜里无趣。”
解开布包,竟是几册崭新的话本子。
瞧着像是当下时兴的。
这静安寺,还卖话本子?
姜窈忽地反应过来,这些莫不是谢余年提前备在马车上的。
她这才明白过来。
怪不得谢余年上次会发现她扯的谎。
雪渐渐停了,山间弥漫着湿润的寒意。
清早,姜窈在房中用完早膳,裹紧斗篷出了寺门。
马夫早早等在了马车旁,见姜窈过来,连忙把脚凳搬下来,“姜姑娘请。”
姜窈四下打量一圈,没瞧见谢余年的身影。
她看了一眼春兰。
春兰会意,上前问了马夫两句。
马夫低着头回道,“公子吩咐,让姑娘先下山,等过了午后,他自行骑马下山。”
姜窈了然。
两人在山上待了一夜,若再一起回去,难免惹人闲话。
在这方面,谢余年好像一向周到。
姜窈收回视线,指尖轻轻拢了拢斗篷边缘,低声道:“走吧。”
春兰扶着她上了马车,车帘落下,提前点好的暖炉隔绝了外头的寒气。
姜窈靠在软垫上,指尖无意识地搭在暖炉上,思绪飘远。
谢余年下一步,怕是要对摄政王动手了。
朝堂局势诡谲,摄政王权势滔天,就算他早有计划,但真要撕破脸,必是一场腥风血雨。
他这一忙,怕是更难见上一面了......
正出神间,姜窈心头忽地一跳,似有所感。
她下意识倾身,掀开车帘往后望去——
山道蜿蜒,雪色苍茫。
远处寺门前,一道颀长的身影静立阶上,玄色大氅被风掀起一角,宛如停驻的鹤。
不知道他在这站了多久。
两人视线遥遥相撞。
见她看过来,谢余年没有动,眉梢一动,扬起一抹笑。
姜窈指尖一颤,车帘从掌心滑落,倏地隔断了视线。
她怔然坐着,心口却像是被什么轻轻撞了一下,酸涩又温软。
......
随着阿姐的婚期渐近,姜府早早挂上了红绸,连廊下的灯笼都换成了喜庆的红色。
姜窈穿过回廊,看着满府的红,心里莫名涌上一股说不清的滋味。
“三、二姑娘,大姑娘正在里面等着您呢。”姜盈的贴身丫鬟冬灵在门口迎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