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夏蝉撇了撇嘴,这眼看就入冬了,还做什么罗裙。
一旁的春兰不喜大房那边的人,说起话来也有些不顾及,“二姑娘尚未婚配,就与摄政王纠缠不清,也不想想京城的人都是如何传的。”
摄政王妃的那个锦盒,是她放到库房里的,却被姜珍身边的人偷了去,虽小姐并未怪罪此事,可却叫她十分懊悔。
姜窈并未接话,只是懒洋洋地翻了个身,手中的汤婆子已经有些冷了,她随手将汤婆子搁在一旁的矮几上。
深秋的日光透过纱帘洒进来,落在姜窈的榻前,映出一片斑驳的光影。
夏蝉见姜窈不语,又忍不住道,“小姐,你觉着二姑娘真的会被抬进摄政王府吗?”
姜窈轻轻“嗯”了一声,“可能吧。”
她其实有些想不明白,要是姜珍能进摄政王府,恐怕从秋日宴回来以后就被抬进去了,何必要等到祭祖狩猎之后。
何况......
祭祖狩猎时发生的桩桩件件,可没一件叫摄政王顺心的,他不去思索对策,倒是关心起了后院?
春兰小声嘟囔道,“虽说摄政王位高权重,可二姑娘这般行事,终究是损了咱们姜家的名声。”
“名声不要紧,”姜窈不知想到什么,轻轻抚了抚衣袖上的褶皱,“这事不会牵扯到三房。”
夏蝉一愣,有些惊讶,“小姐,你的意思是......”
姜家如今一体,如何才会分大房三房?
小姐这事要同大房分家!?
春兰和夏蝉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分家之事,非同小可,更何况,如今姜家的老夫人还在,怎会轻易同意分家?
春兰犹豫了一下,小声道,“小姐,老夫人一向看重家族和睦,恐怕不会轻易答应分家,况且,大房如今势头正盛,二姑娘又得了摄政王的青睐,咱们若是此时提出分家,怕是会被人说成是眼红大房的风光......”
她声音压得极低,生怕怕被人听了去。
姜窈垂眸,眸中闪过一丝算计,“我记得,大伯父前些日子传了信回来,他就快要到京城了吧?”
大伯父可是商人,是商人就喜逐利。
柳氏行事张扬,姜珍如今与摄政王纠缠不清,迟早会惹出祸端。
三房若是继续与他们绑在一起,只怕到时候连累自身。
第103章 书斋
只不过如今与京中发生的另一件事相比,摄政王要纳一个侍妾入府实在只能算一件小事。
回京之后,锦衣卫奉皇帝之命,前往宣阳侯府彻查。
原本只是清查死士的事,谁知竟在侯府的密室中发现了惊人的一事。
五年前赫图一战防备图丢失一事,竟与宣阳侯府有关。
密室内,藏有与狄族往来的密信,信中详细记载了当年战事的布局与内应之事。
锦衣卫不敢怠慢,立刻将证据呈报了上去。
皇帝得知此事以后勃然大怒,下令刑部核实严查。
而此时,赵若钦上书父亲罪状,一桩桩、一件件,清晰明了。
字字如刀,直指其父宣阳侯。
陛下在御书房中怒极反笑,冷声道,“好一个宣阳侯!好一个赵家!朕竟不知,朕的朝堂上,竟藏着如此蛀虫!”
宣阳侯的侯位被当场罢免,赵家其余男丁尽数锒铛入狱,昔日侯府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
消息传开,朝野震动。
宣阳侯府一夜之间从勋贵之家沦为众矢之的。
茶肆酒馆中,百姓们亦摇头叹息,“宣阳侯本就是个草包,丝毫没有当年老侯爷半点风骨,如今落得这般下场,也是咎由自取。”
而赵若钦此举,虽说是大义灭亲,但也有不少人觉着,赵家有此子,也算不幸。
姜窈听说此事时,正坐在书案前,提笔写着什么。
听着春兰的话,她手中的笔微微一顿,墨迹在纸上晕开一片。
姜窈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赫图一战是五年前,谢余年进京也是五年前,这只是巧合吗?
还是说......
他从五年前......就开始谋划了?
姜窈摇摇头,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她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眼见阿姐的婚期将近,姜窈心里有了个主意。
原书算是先婚后爱,两人在婚后勾心斗角,后来在相处之中双双沦陷,正式开始虐恋情深。
但不知怎了,现在的剧情都不知道偏到哪了,阿姐与箫无衡也算不上盲婚哑嫁了。
但为了避免日后会有那些糟心的情节,姜窈打算给阿姐送一份新婚贺礼。
她坐在书桌前,思索良久,才挽起袖子拿起毛笔,郑重地在纸上写下一行字,《房中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瞧着这个标题,姜窈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