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的邻居,现在已经沉浸在这种香味中,就这香味吃下来两大碗玉米饭。
东西全部准备齐全,材料也都准备好了,李秀兰就准备要出摊了。
不过东西不少,所以除了看家的冯四喜带着家玉外,奶奶和张桂芬都一起帮忙开摊。
天还没亮,三人就已经把东西装上了板车,蜂窝煤待会儿就去杏花家拿,她们昨晚已经跟人买好了,到时候放在她家。
祖孙三人到镇上时,杏花两口子已经开门了,他们的铺子准备选个日子开张,昨天已经在摆货柜了。
等到了场区门口,她们自觉将摊子摆在了路边不挡住路,也不会让那些灰尘跑过来的一边。
奶奶和婆婆干起活来都很利落,没一会儿,两个炉子都烧起来了,蒸笼和铁锅也都搬到了炉子上,铁锅里的水是从杏花家拉过来的,何有才趁着还没有上工,也帮着提水过来。
等蒸笼上冒出了热气,场区门口也开始有工人来往了。
“咦,这里怎么有个摊子,还是卖吃的,咱们去看看。”工人们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个场区门口不同寻常的摊子。
李秀兰也注意到了这些走过来的人,她大大方方地把要展示的包子馒头放在一旁的桌子上。
又吆喝着:“大馒头,热腾腾的大馒头,大包子,有肉有素,有糖,馅料丰富,味道鲜美,都来尝一尝。”
奶奶和张桂芬虽说在村里也是常年干活,但是这种开口喊生意的活她们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听到秀兰喊得这么流畅,两人都觉得不好意思。
“哟,还是卖包子馒头的啊,闻起来确实不错,可惜我在家吃了过来的,吃不下了。”
“我也是在家吃了,这一看就不便宜,场里的食堂还便宜点,虽然味道就那样。”
“几位大哥,我们中午也还在这卖的,这边还有粉,素粉2毛钱,肉末粉5毛钱,看看我们这还有好几种佐料,中午一碗就吃饱了。”
李秀兰听到他们这么说,也没有生气,还是和气地说着。
第12章 再来一碗
“这有肉的这么贵啊,那你们这馒头是多少钱一个?”
“馒头两分钱一个,素馅包子三分钱,肉包和糖包五分钱。你们看看我们这包子,绝对的真材实料,压秤得很,个头大,管饱。”
平常的馒头一分钱,不过她们做的个头大一些,也是为了供应给场区的工人,所以价格偏贵一点。
“那我还是来一个馒头吧。”有人见到馒头的样子,心动了,买了一个。
终于开张了,李秀兰赶紧指着一个盒子,那是专门用来装钱的,她的手还要帮人拿馒头,所以很是注意卫生。
有了第一个人,虽然粉还没有人买,但是看到包子馒头个头的人,都开始买了起来,买了中午还能吃,这个馒头比食堂的大,看起来做得也好。
直到这一批工人离开,也没人买粉。
“秀兰,是不是咱们那粉的价钱太贵啦,怎么都没人买啊,要不咱们降点价?”
“妈,那个粉你们想想放了多少东西,现在是大伙还不知道粉的美味,所以才没人买,再等等,只要有一个人买了,我相信我们的粉一定很快销出去。”
李秀
兰不着急,反正米粉也是要有人点了才煮,她们放的油不少,还用了那么多佐料,降价了就亏本了。
张桂芬和奶奶有些着急,不过看到包子馒头销量还可以,也慢慢放下心了,那个粉他们是吃过的,知道味道。
见到人陆陆续续多了起来,她们也跟着忙活起来。
没一会儿,几个看着穿着要好一些的人见到这里有个摊子,也好奇地走过来。
见到卖的还是平常的包子馒头,他们顿时没了兴趣。
不过见到一旁白白的米粉,他们又好奇起来。
“你们这是卖的什么?”他指着米粉问道。
见到终于有人打听米粉,李秀兰让婆婆接替了自己卖包子馒头的工作,亲自来给这人介绍,看他的打扮,像是这里的小领导。
“同志,我们卖的这是米粉,煮熟后搭配上旁边这些佐料,有肉有菜,保证味道好,要不要来一碗尝尝,素的两毛,肉的五毛。”
“那就来一碗肉的吧。”那人没有犹豫,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新式吃法,这粉条也不像红薯粉,更不像面条,他有些好奇这个味道。
跟他一块的人也跟着要了一碗,两人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等着。
李秀兰很快洗了个手,用毛巾擦干后,用筷子挑起事先摆放成一团一团的米粉,一团就是一碗,分量也足。
放进烧开的水里烫了一圈,立刻用竹勺提起来放进碗里,接着又问了两人,听到两人都能吃辣椒,对葱和芫荽没有抵触,她舀了一勺油亮亮的辣椒油,放了盐、味精、酱、醋,又舀了一勺西红柿酱,还有一勺肉沫和葱、芫荽,接着舀了一勺骨头汤,汤上面还飘着一层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