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394)

作者:月月捣药 阅读记录

“差不多得了,难不成还能让圣上请四公主道歉吗?王兄也是,好好的状元郎,搞成这样,又不是不能纳妾,大不了你可以先把人娶进来嘛,等过几年再娶一个喜欢的不就得了?”

王世昌低垂着脑袋没有言语。

这是她招惹过来的业债没错,但即便如此,哪怕顶着圣上的不喜,她也不想就这么拉四公主下水。

因为她能够感觉到,四公主对于“王世昌”是认真的。

而正是这份真心,让她如被烫到,愧疚又恐惧,避之不及,注定辜负。

就如同众人说

的,若她是男子,那娶四公主自然可以,即便没那么喜欢,但只要娶进来,她也能做到好好珍惜。

可她是女子啊,两个女子又如何在一起呢?

若倘若回头她的身份被揭穿,四公主又要如何自处?

正因如此,她能够感受到这背后的痛苦,才愈加不能如此糊里糊涂的答应下来。

她不愿将自己的功成名就建立在另一个女子的悲剧之上。

那太自私了。

曾经的路那样难走,看不到任何希望,她也已经走过来,顺利当上了官,今后只是受点冷脸又如何呢?大不了慢慢的来,一辈子就做个九品芝麻官呢,那也已经远胜当初那个困在河南府,连书都读不上的女孩了。

回首往事,王世贞觉得自己是个十分贪婪的人。

起初本只是希望代替弟弟去书院读一读书罢了,可后来又想着像男子一样去考取个功名。拿到秀才后想举人,当上举人后又想要当状元,看着一个个目标被实现,心中的欲望也越来越多。

凭什么她就不能为官做宰呢?

靠着自己的真材实料拿到的状元,只因为性别不同,就要放弃一切,回去继续过那样普普通通的日子吗?谁说必须男人才能当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她身为女子,难道就不能保一方平安,为这天下黎民做出一点事情吗?

差在哪里?

只是那二两肉吗?

她不信。

更不愿认命。

所以她要继续坚持下去,哪怕被针对被为难,好不容易得来的这一切,她也不愿拱手相让。

就这么正常的上下值,听课讲课,在翰林院蛰伏的日子,就像是跳远之前所必备的弯膝一般,自然而顺利。

剩下的其他华夏书院的学生也纷纷被派往各部,担任起螺丝钉的工作来。

反倒是世家出身的谢君仪被委以重任,一上来就被圣上点为了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各部,成功实现了最初的梦想,混的比陆无双这些探花们还要好一些。

胡丞相坐在阁内沉默的看着官员名单。

越看越觉得心惊。

不知何时,朝堂里华夏书院出身的学生们已经变得如此之多。

吴韧深受重任,担任广州府知州并市舶司司长,汪启元则在他的运作下,成功升为户部侍郎,官居四品!而守住了京都,立下大功的杨舟万则被封为边疆大吏,前往了黄龙府固守。

常仕进在翰林院,刘卜温在礼部,郭胜开在环县当县令,如今戚风言、莫小川、王禹偁、程勤、全岸轩、陆无双等人也成功入朝,在各部门担任官员,似乎有一张大网在无声无息的笼罩起来,慢慢收紧网口,即便是他,都感觉到了一阵忌惮之色。

倘若华夏书院真想做点什么,他们朝廷真的来得及防备吗?

虽然童启还未入朝,但哪天若他进来了,这朝廷是听他的,还是听圣上的呢?

只一想,便觉得毛骨悚然了。

“我们必须得想办法压一压华夏书院的威势才行,不然假以时日,这一定是一股恐怖的力量。”胡丞相忧心忡忡的像大皇子进言道。

可没想到大皇子却毫不在意,反而还劝诫他莫要多想。

“那童启直到现在都没有入朝的意思,怎么可能有拉帮结派的想法呢?况且这些学生虽然都是从华夏书院出来的,可是却并不代表着他们就一定是一个派别的势力啊,汪启元不就被咱们拉过来了?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不过只是同窗之情而已,没有您想的那么严重吧?”

“大殿下怎么能够如此想?”

胡丞相惊讶道。

“汪启元是咱们队伍里的人,那是因为我把女儿嫁给了他,咱们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我当然不怕他逃脱!可是文人儒士,向来是师者为尊,这个身份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且不管这些学生如今到底如何,站在哪门哪派,只要童启入朝,那必会全力倾倒于童启那边,到时候,咱们的地位可就不稳了啊!”

“既如此,那咱们索性将童山长也拉拢过来不就行了?俗话说冤家以解不宜结,为什么一定要刻意针对呢?不是我多嘴,丞相,您说会不会一直是您想的太多了?不过一个文人而已,充其量会教教学生,讲讲课,能掀起多大的乱子?也至于如此严防死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