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351)

作者:月月捣药 阅读记录

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

相当于一百个孩子里面,只能活下来三十一个!

而孕妇更是受到骨盆过小、难产、后发病等困扰,光

是死在产房里的,一年便有三千多人。

天哪,她仿佛看到了无数性命前仆后继,向着火光而去。

心被猛的攥紧了。

至于下面更严重的近亲成亲数据,那就更是连看都没有看下去的勇气。

“发,必须得发。这种事情,我们若不说,那便更没有人说了。”

张小娘子沉重道,一旁的柏老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沉默下来,一起同意了此事。

谁家都有儿女。

此文章一出,无疑是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

而其中数据详实,案例丰富,更是令人闻风丧胆,一下子便迅速引起了文坛震动。

牵连着圣上及不少老牌世家们都忍不住认真了起来。

不少人看清楚内容后,首先第一反应便是荒唐!

他们遵守了几千年的规矩,怎么可能不对呢?

从没听说过生孩子也能这么严重的。

可那明晃晃的数据不是作假,在铁证面前,有无数人顺着那些实例前往调查,可见到的却是畸形的婴儿、早夭的孩童,死亡的幼女……

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让人颤栗沉默。

难道……这一切都是真的?

当然,也有不少名士为了扬名,咬死了牙说这乃是危言耸听,劝大家不要相信。

可更多的适龄家庭,一方面说着不信不信,一方面却开始拖延起成婚的日期来。

他们犹豫了。

那可是童启啊,年少成名,打赢了契丹,一手创办了华夏书院的童启啊!

对方说的,即便有误,应该也大差不差?

不得不说,童启对自己如今的声望还是没有太过具体的认知的。

如今华夏书刊的贩卖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十万本。

整个大奉朝识字的人一共才有多少啊?

这就导致了不少刚订好了亲,商量好良辰吉日的人家,顿时僵在了原地,尴尬的不知该如何是好。更为难的是那些刚成婚的,前两日还在面临催生,如今,父母却开始劝起来,让他们保养身体了?

那怎么办……还要继续生吗?

就在人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皇城里,圣上也见到了这篇文章。

他虽讶异这种事情童启竟然也会关注,但也不免被上面的数据搞得心中不适。

原本还想着给四公主选婿呢,此刻,也不由往后放了放。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反正皇族也不缺人,不在乎这一年两年。

而其他世家们观望着圣上的态度,自然也跟着迟缓了说亲。

风头一时间瞬间向着同一个方向所倾倒。

晚嫁的顿时都成了爱女儿的表现,而早婚的反倒要被戳着脊梁骨,议论是故意嗟磨人。

不少百姓听闻这论据,也是半信半疑,但河南府的人本身就习惯了童启的各种新鲜说法、行为处事,因此为着同乡的情谊,反倒是第一个用实际行动做出支持与响应的州府。

而蓟州、瀛洲、涿州、黄龙府等紧随其后。

京都、环县、广州因着有华夏的学生在治理,自是不必多说。

至于王世贞、王世昌家。

童启以家访学校优秀学生为由,亲自去了一趟。

话里话外暗示了一番他对王世昌明年恩科的期待与重视,连敲带打,直接把受宠若惊的王伯母、王伯父给说的不敢再有任何小动作了。

而且等人走后,他们仔细想了想,也觉得童山长这话并无不对之处。

“听闻王伯如今暂时停职在家?不妨事,等明年世昌一举得中,不仅您的差事有了,想必到时门楣兴旺,风光大盛,家里的姊妹也尽可沾光。我的文章您应该也看了?到时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谁能不叹一句,一切皆是最好的安排呢?”

略带着蛊惑的声音,独属于少年的狡黠,一瞬间,便点醒了他们。

尤其是王伯母,更是整个心思都活泛了起来。

她自己也有女儿,若真的像童山长所说,王世昌对明年的状元有着一争之力,那到时候以世贞双胞胎的身份,岂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嫁到世家去?

届时,自己的女儿也就等于有了铺路的人,借着东风,还不是任由挑选,可远比现在的境况要好得多了?

一时间,她也不提什么联姻说亲之事了,不仅退了婚,还反倒对着王世贞劝,“你以后啊就好生的待在家,别去烦你弟弟,那婚事,倒也不急,就像是童山长说的那样,真把你早嫁出去,回头也是受罪,倒不如慢慢寻摸,反正有你弟弟在,总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王世贞”听完,顿时长松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