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科举)(212)

作者:月月捣药 阅读记录

这也就造成了离西夏最近的环县,成为了重灾区。

屡禁不止,却又无可奈何。

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供需不一致。

沈亦问道,“那这种事情,朝堂就不管吗?为什么不干脆设置一个特殊机构,去管理此事呢?”

“谁来管?这种明摆着水深且复杂的事情,背后肯定有不少世家在暗中支持的!”谢君仪插嘴道,冷哼一声,“他们哪里管什么边境稳不稳,只要能赚到钱就行,反正拍拍屁股就离开了,剩下一大堆烂摊子,还是得百姓们自己收拾。”

刚入环县的时候,他便注意到了,这个地方,也有谢家的人。

那老东西向来是无孔不入,若说没猫腻,谁信?

几个人齐齐叹了口气,柳三变忙打圆场道。

“算了,朝廷大事,咱们又管不了,还是先商量一下,怎么完成山长发布的任务,才是正事。”

提起这个,许明奕连忙精神起来。

“对对对,还是这个比较关键,我头一次接收到任务,实在是不知如何下手。”

山长要他们统计近三年内,环县所有被西夏人打杀、劫掠过的百姓及其家庭情况。

可这人数众多,他们要如何查起呢?

总不能喊一嗓子,令大家自发前来登记吧?

“之前黄河决堤,收容难民的时候,我曾见到吴韧师兄他们做过这些,或许我们也可以仿照那个来。”王小花提议道。

“可是那个时候咱们书院里有联合其他县衙发放粮食啊,如今又没有什么好处可领,人家百姓凭什么听你的?”

沈亦连忙质疑道。

谢君仪摸了摸下巴,思考出声,“不然,我们也发东西?反正咱们几个家里都有钱,不如凑一凑,好歹也能一人发一个鸡蛋之类的。”

“可那不就相当于作弊吗?山长说了,让我们自己想办法统计。县衙里我已经确认过了,吴县令从未统计过这些,因此并无参照物,若你发东西,说不定会有那不符合条件的,也来编谎,咱们又得如何查证呢?”

事情顿时陷入了僵局之中。

几小只皱眉思考着,恰巧许家祖母听闻了自家孙子带着同窗回来做客,喜不自胜,亲自令人下了厨,做了一顿好餐饭,叫他们前往享用。

几个人只得转换战场,边吃边想。

席间,王小花注意到许家祖母咳嗽不止,疑似其有咳疾,于是从自己的包袱里掏出了一瓶川贝枇杷膏来,递了过去。

“这乃是我们山长的方子,专治咳疾用的,书院里有先生都因此吃好了,你不如给你祖母也试一试。”

许明奕半信半疑的接过,问道。

“你会医?”

旁边的柳三变忍不住笑出声来,“别看王姐姐年纪不大,可是隔壁医科有名的得意门生呢!不仅得山长亲传,还屡次三番被邢御医和张小娘子齐齐称赞过!说是有医学天赋!”

许明奕

听了,顿时眼睛一亮。

“对啊,医!我想到聚集起百姓们自由登记的方法了!”

整个环县最缺的是什么?毫无疑问便是大夫啊!

尤其这里挨着边境,极其容易受伤,基本上大半的居民身上都是带有暗疾的,可赤脚大夫嫌弃此处贫穷,很少踏足,大家只能忍了又忍,治不好便索性等死。

若是他们能开个义诊,免费为百姓们看病,以此交换人名登记,想来一定是可以的。

“但我只学了半年,会看一些基本的病症,以及简单的外伤处理罢了,更多的,便不会了,能行吗?”王小花犹豫道。

柳三变等人却极其乐观,忙附和着。

“那有什么不行?你不知道,这世上多的是拿着符水就敢称大夫的人,更何况你这货真价实,真有些本事的呢?大不了你就只治疗那些基础病症,剩下的别管,反正你不治他们也是等死,大不了折腾折腾,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若真的棘手,就写信去问先生,邢御医他们肯定会帮忙解答的!”

“对啊对啊。”

在几个人的挑唆下,王小花深深的心动了,正好她这学医的也需要大量的病症积累,作为参考。

于是,他们一拍即合,几日后,华夏书院义诊小实验点横空出炉。

谢君仪负责提供药材、拉拢百姓,柳三变则负责记录,剩下的两个人随时核实情况,整理归档。

斗大的横幅直接拉开在县衙的旁边,上写着:华夏书院义诊处。

免费治病,不收钱。

刚开始,还无人敢来,毕竟王小花作为主治大夫,一看年纪便小的很,且又是个女娃娃,谁知道靠不靠谱呢?万一治死了,那可是一条命啊!

直到一位妇人实在是没钱,抱着高烧了好几日的儿子求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