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书媳妇、你跟那黄……”
“我跟他没关系。”林意晚打断她的话,慌忙撇清关系。她现在可是个有夫之妇,跟个有妇之夫扯上,可不是什么好事。
“可我瞧着,你是从黄家出来的呀。”
“我那是、”那小院里就住着他一家,这真是想找个由头都找不到。她不由的埋怨原身,马上你父母就要恢复工作,俩哥哥也会回城。恢复高考、知青返城,不论哪一种方法你都能回去,这么急做什么。
高干家庭,父母通情达理。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从小没受过什么苦。受不了农村的生活可以理解,可不能因为这个病急乱投医啊。
急着回城,什么都不顾。眼高手低没考上大学,把所有的不如意都怪罪到二胎闺女身上。再婚后不思自己进取,却想着讨好丈夫和他的孩子,走的都是臭棋。
“那是啥?”王大嫂真是爱八卦啊,她都沉默了居然还要刨根问底。
“你看错了。”
已经看到大队的住房,她紧走几步急急的回家。不再理会一旁的王大嫂,根据记忆她进了位于村口的李家。
李家人口不少,且如今没有分家,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她和李成林住在西屋,门上没挂锁,在外头就听到孩子轻轻的抽泣声。小小的声音让人一听就知道不对劲,孩子指定是不舒服。
她飞快的开门,靠窗的炕上小家伙趴着,在闭着眼睛吭吭的哭。她上手一摸,烫的能烙饼。当下什么都顾不上,根据记忆将家里的钱都揣上。
用小被子将孩子抱起来,初春的天气还是有些凉。孩子本来就病着,可别再着了凉。
她走路急匆匆的门都没闭,大门口居然碰到了妯娌。老大媳妇抱着个孩子,看到她从屋里出来,凉凉的开口。
“吆、弟妹不是一大早就去了公社嘛,这咋又急急的跑回来了?”
“关你屁事。”
对方好像没料到她会如此,气的一时间居然没接上话。等反应过来想吵架,她早抱着孩子走远了。
“呸、小叔子娶了你真是倒霉。一天天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不知道想勾搭谁。”
婆婆从屋里出来:“你说谁呢?”
“老二媳妇啊。娘,你可得管管。那女人一看就不安分,一大早就跑公社去了,听说她想回城,也不知道在外头做什么。”
“行了。”婆婆看似在压事儿,接下来的话好像不是那意思。“让你家那口子暗中提醒下老二,别让他当傻子。”
“知道。我回来就跟孩儿他爹说,可不能让老二戴了绿帽子。”
意晚不知道家里这些人,她抱着孩子疾步往公社走。她运气还算好,到了后没等多久就等到了去往县城的班车。
看她抱着生病的孩子,一位大妈主动起来让座。看孩子烧的脸发红,关切的问咋回事。
“发烧,我也不知道咋回事。”
“去县医院是吧?”大妈非常热心肠,“别跟着车进站,到粮站那儿下车,往东拐几十米就是。不然进站再出站,得多绕好多路,浪费时间。”
“谢谢大妈。”
“不谢。谁家都有孩子,应该的。你看你急的一脑门子汗,都是当妈的、不容易啊。”
第2章
医院里儿科大夫还没下班,看孩子高烧立马动手救治。开了单子让她去缴费,她急切的问孩子怎么样。
“初步诊断是肺炎,现在得马上退烧。否则高烧会影响孩子,严重的影响大脑成傻子。”
“好,好,我马上去缴费,大夫你一定救救我儿子。”
“放心,我们指定尽力。”
赶得很巧,医院里正好刚来了一批青霉素。确诊后给孩子做了皮试,不过敏。她缴费没回来护士已经在配药,看她回来了让她抱着孩子做准备。
“按紧了别让孩子乱动,不然跑针了得重新扎。”
小家伙醒了,看护士拿着针有些怕。他今年不到三岁,讲话早,如今日常对话完全没问题。闻言小脸通红,委屈的憋着嘴。
“妈妈、”
她将孩子紧紧搂着,从来没带过孩子的人有些手忙脚乱,但还是学着曾经看到过的听到过的安慰宝贝。
“别怕啊,别怕。打了针宝宝就好了,不哭啊。”
妈妈还是第一次这么温柔,以往他哭着喊妈妈,妈妈都会骂他。忽然间这么温柔,小家伙一下子愣住,趁着他愣神的工夫,护士姐姐一针扎到了手背上。
疼,神经反射过来的时候,他忍不住的憋着嘴哭。但没敢特别大声。意晚看他哭都那么委屈怯怯的,心疼的抱着拍哄。
“乖乖,不哭啊。妈妈在呢,等下妈妈给买好吃的,乖啊。”
有妈妈温柔的安慰,而且手上也没那种尖锐的痛感了,孩子很快止住哭声。小脸因为高烧加哭泣变的通红,一通折腾浑身无力,委屈的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