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嫁人后他们后悔了(61)+番外

作者:血生铜花 阅读记录

“百子帐,七香车,迎公主,作娇娘...”京里顽童追着车。

“世子,世子,你的障车文是什么?”今日之婚礼大概是冬日里难得的热闹,各家的子弟们到处走动,三五相携,这一放松,也敢调侃摄政王世子了。

真不怕摄政王这护犊子的知道了,非让他们的老父请罪不可。

普通平民也乐意让家中孩子们去凑趣。

自圣上下旨以来,王府已大摆十天流水席,并给京中贫人所住街巷送粮赠衣,那些陈米和纸衣可使他们度过这个寒冬了,一时王府在民间风评都好了不少。

摄政王又令所率军中士兵月钱加倍,如今北地柔然人不老实,老可汗死后大王子迅速登上汗位,倒让人吃惊不少,还以为他们能消停几年…冬来少食,又蠢蠢欲动打草谷,摄政王便令北边青壮今冬种完麦子后立即服兵役。

现下世子大婚,为表普天同庆,多发几月饷银,士兵家眷们也能过个肥年。

是故这次婚礼,许多百姓也敢跟着队伍作揖讨赏,发赏的管事也乐呵呵地照应好了,场面极其地热闹,又没有哄抢,大多数人都讨来了喜礼。

合欢听了他随口吟就的障车文,右手持扇,左手撩起纱帘。

外头的喧闹声越发大了些,孩童们拊掌笑闹:“公主娘娘出来了,新娘子出来了。”

一只骨节分明的手伸到眼前。

合欢心里忽然有些忐忑,这人身边虽然随时跟着仆从,但看着好像不像传闻中那么病弱,这万一...他今晚...

世间夫妻,成亲之日要行周公之礼。

她垂下眼,将手缓缓虚放到他指尖处。

两人在众人的围观下走到正堂。

门外鞭炮声响彻云霄。

合欢牵着红绸,跟着那人拜了猪枳和炉灶,再拜天神地诋、端坐高堂的摄政王。

“新人交拜...”

合欢握着扇柄的手紧了紧。

金雀儿察觉她紧张,于是扶着她道:“公主别怕,奴婢跟着你,待会就要拜客了。”

合欢嗯了一声,在她的搀扶下跟着世子去了前厅,一路人声鼎沸,什么也听不清,她手里又拿着却扇,只能看见几个人影,听见宾客们叫好起哄声。

而身边那个红色身影在蜂拥的人潮中护着她。

他总是不急不缓,没有一点不耐烦,温声应付客人的恭祝。

合欢稍稍放宽了心:看来她这位夫君,性子还是好相处的。

大喜之日也没人不长眼来闹事,两人就这样一路到客席。

按理说来,公主乃是君,在座客人都是臣子,从来没有君拜臣的道理,而世子爷身份尊贵,在座也就廖廖几人受的起两人一拜。

于是,二人只拿着酒杯,向席上一敬。

“公主,可还累着?”

身边人悄声问着,这些礼仪最是劳人,合欢知道后边还有许多礼,此刻也只能耐着性子,轻声道:“还撑的住。”

后面就是沃盥礼了。

喜姥姥端来一盆水,两人先后被身边人服侍着用手沾了沾盆里的水。

她的手有些湿润,手里的却扇滑的要握不住,好在后边就是却扇礼,客人们蜂拥到新房,叫嚷着要听却扇诗。

合欢听见有布料摩擦声,那人向自己行礼,随口便是诗:“佳人对月影纤纤,犹藏娇容隐羞忙。何如却扇现红妆,自此良夜影成双。”

话音刚落,合欢的扇子就拿下了,周围人轻轻嘶了一声。

霁月难逢,长宁公主一身红妆却比今晚的月色还要美。

夫人们连声不住地夸赞:“好个齐整的新娘子,莫非是天宫仙人下世,倒是我们世子爷的福气。”

合欢却径直看向身边人,她的手微微颤抖。

这声音很熟,竟然是他!

奚琼宁竟是摄政王世子,今晚与她成婚的人。

新婚之夜,居然发现未来夫君就是自己结识的友人,尴尬还没漫上来,到底被知道他已无事的喜悦没了过去。

“公主...”他低头笑,“外边冷,咱们进去吧。”到了内间,合欢端坐床上,金雀儿她们撒帐后,又取了同牢礼要用的物事,丫头给他们各夹了肉,入口温热,又饮了合卺酒,琼宁伸出手,稳稳落在她发间,解去许婚之缨,合欢剪下两人头发,放在锦囊内,挂在百子帐上。

至此,内屋只剩他们两个。

新房里,合欢端坐红罗帐,外边烛火跳跃,昏黄的光晕染在轻纱帐上,像也害羞了一样,往远处四散而去。

她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吗?”

天知道她看见新郎居然是琼宁公子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以为是长相相似的两个人。

虽然听见他声音熟悉,可万不敢相信世间有这等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