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回!”
“不不不,我手上提满了,你回你回!”
“你女儿你回!”
“这还是你生的呢,要不一起回?”
夫妻俩如实报告了自己的地点,预估了大概多久到家之后,星砚的语音刷的更快了,听着里面咚咚咚的背景音,就知道是穿鞋子跑下楼,准备随时扑父母了。
这日子,过得好吵。
郝仁提重的,温柔提轻的,夫妻俩对视一眼之后痛苦回车里往家赶。
没办法,高三的大儿子学业繁忙还要上晚自习,有正当理由晚回家,现在只有他俩能直面小女儿了。
“糟糕,我俩吃的鱼油和辅酶Q10忘买新的了,路过药店也没想起来这事。”
“明天再买也行,家里还有参片和速效救心丸,齐着呢!”
不是夫妻俩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而是小女儿的精力实在过于旺盛,他俩不来点补剂,有点扛不住。
当然,全家人甘之若饴!
因为原计划中,夫妻俩是只准备要一个孩子,没打算要二胎的。
但在大儿子三岁多的时候,查出来一种罕见病,需要移植干细胞来治疗。
可合适配型的概率太低,而且治疗的最佳时间不容错过,夫妻俩也是思想斗争了很久,决定赌一把去拼“救世主婴儿”的二胎。
这是个关乎伦理的复杂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讨论。
但站在当时年轻的夫妻俩立场上,也是没有其他办法了,他们没法看着三岁多的孩子就在怀里失去呼吸,恨不得拿自己的命去抵,赌第二个孩子也是最后的挣扎和祈求。
好在郝家赌赢了,小女儿的降生带来了救哥哥命的脐带血,他们把两个孩子都安全无恙的留了下来。
因为这件事情,夫妻俩和大儿子对小宝宝都多了份感激和包容,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天使小朋友。
然后,他们发现自家小妹妹,好像比别人家孩子更活泼一点,更嘹亮一点,也更难带一点。
好吧不是“更”而是“超级”。
这是个刷新郝家人认知,正式宣告人类幼崽养育难度新纪录的崽。
只说结论可能不够形象具体,但用个例子一说就明白。
郝仁和温柔两个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结婚的时候都有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至少六个长辈,各个都身体健康精气神十足。
这都不是简单的两个家庭的事情,而是双方各自六个长辈之间的眼神厮杀。
你家的儿子是独生
子很宝贝,我家的女儿也是独生女更宝贝,就这么一个孩子,双方家庭多少有点摩擦和争执,把郝仁和温柔夹在中间,没少当灭火员。
毕竟,自家的孩子自家疼,双方的父母长辈都更希望把孩子往自己这边拉一点。
等郝仁和温柔生了儿子漆云舒的时候,更是发生过一段不影响大局,但双方各有理由的小碰撞,结果就是大儿子的姓氏是在十二位长辈里面抽签抽出来的,姓“漆”。
作为比较少见的姓氏,漆云舒听起来也好听,超级好脾气的夫妻俩完全没任何意见,反正都是一家人,喜欢姓什么都行,他俩都可以。
女儿星砚的名字,也和这个有关,抽到更少见的姓氏,完美达成两个孩子的姓氏和夫妻俩关联不大,但各个都好听的成就。
但两家人的争执,居然随着星砚的养育生活而默默消失了。
实在是因为这个孩子,哪怕都好,就是照顾起来有个唯一的缺点,费人。
已经退休的太爷爷太奶奶,太姥姥太姥爷共八人,本想着小宝宝出生就是为了救哥哥的,担着任务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他们做长辈的肯定要好好帮忙照顾。
结果八个人也就撑到星砚周岁,扛不住了,他们也都七十多岁了,再待下去可能就要拿不到退休金了。
所以八个老人连夜离开,再也不争什么孙辈和谁家亲了,千言万语就变成给夫妻俩打钱,他们出钱就不出人了。
再然后,是星砚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四个人,想着五十多正是办退休没事做,可以腾出手照顾孩子的年纪,肯定要搭把手帮帮忙。
结果带崽如熬鹰,他们四个被熬的脸色极差,尤其是满周岁之后星砚能自己爬自己走,更是一不留神就换地方,开始家里到处找孩子,比周岁前更难带。
快六十岁了,也要服老好好保重自己了,四个长辈同样留下了给孩子的钱,人是连夜跑的。
两家的长辈是再也不提,给郝仁温柔两个换个大房子离谁近一点的事情了,他们已经是很成熟的长辈了,可以照顾好自己,让小夫妻看着哪里房子面积大又坚固,耐得住星砚来造就行。
长辈能留钱跑路,父母却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