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从今天开始当乐子人(75)

作者:羽小树 阅读记录

父亲、监护人、乡里乡亲,叠加起来足够吞噬一个年轻女孩的抗争和不屈。

“村子里很喜欢说这些,有的说那个女生真的有疯病,必须关起来吃药否则会拿着镰刀伤人,有的说又逃出去了,在外面打工到处跑,后来欠了一个不好惹的女工友钱,留了个烂摊子就不见了,还差点问她爸追债。”

——父母之恩大于天。

——怎么别人家孩子能听安排,就这个不行。

——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

罗艾迪明明记得,小时候还有几户人家会偷偷给她塞点吃的,分点旧衣服穿,可再大一点,好多人家陆续搬走不再回村,就没有人来劝罗奶奶别把人往死里打,开始考验罗艾迪自己躲藏的本领了。

“我奶奶去世之前,说要把我嫁出去,她养我这些年换些彩礼是天经地义。”

村里有哪些人,要花费大笔彩礼去换个媳妇回来?

肯定是有什么问题的,要么是智商,要么是肢体,要么就是有恶习或顽疾,正常女性完全不会纳入婚恋考虑对象的那部分。

幸好,幸好她奶奶还没有开始张罗这件事情就去世了,否则罗艾迪差点要被改大年龄,十二岁伪装成十六岁,嫁给比她大三十岁的丈夫。

至于犯不犯法,没有人去主动揭发,再控制着罗艾迪的人身自由,那就是无事发生。

罗艾迪有的时候在想,这世界上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自己来选择删除身份,去新的地方重新开始。

但好像没有。

当一个年轻女孩突然消失,她的家人可以报案寻找,乡亲能扩散消息,然后不明所以的好心人也会出份力,把人精准的找到。

连只需要爽一下就能得到孩子的明星,有钱有势还有经验,都藏不住自己当爹的真相。

罗艾迪这种还要打拼自己生活,没法完全回避和别人接触的普通人又能躲多久?

她又没有什么二十多年未归案的通缉犯,那么强的伪装能力和心理素质。

尤其是罗家人只要想,他们回到村里找个破破烂烂的屋子,拍个写好剧本容易煽动情绪的短视频,说不定还有团队主动找上他们来运营“寻找女儿”这个事情,最后边诉苦寻找罗艾迪,边大喊着一二三家人们上链接。

啧,画面感真强,真是一点活路都不给人留。

一张身份证背后,是出生地如同血管般扎入血肉的吮吸,罗艾迪查了很多迁走户籍的办法。

最简单的,是考到大学之后可以把户籍转到学校。

其次比较好操作的,是国内除了个别超大城市,大多有针对高学历、有技能等中青年群体的优惠落户政策,有些甚至便利到可以小程序提交,相关资料邮寄即可。

网络存在的一大优点就是打破信息壁垒,尤其是很多真的很善良的网友,愿意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

有的周全到恨不得探出屏幕帮忙操作,罗艾迪甚至能搜到专门针对她这个年纪,所在省市,一些比较好的落户城市推荐,还把可能遇到的坑或麻烦都写出来,真心诚意希望可以帮到别人。

但这又卡在了学历上,罗艾迪连个正式的高中毕业证都没有,所有学历相关的路都要卡死,最简易的大门就此关闭。

如果能拿个本科毕业证,不管是填报高学历落户,还是办理环节中准备证件都要容易得多。

可罗艾迪没有,她也是现在才意识到,自己和学校错过之后是多大一个坑。

于年轻人来说,如果不想走最普遍、最广泛的读书道路。

那要么是已经有足够资源支撑去其他路子领略风光,要么就要自己耗费更多的心血来弥补没赶上大部分的差距。

罗艾迪是后者,那些认为学历只是敲门砖没那么重要的说法有个前提,那就是先要拥有学历,否则就是她这样,需要的时间都不知道该拿什么来替代。

而且她身上最致命的一点,是社会关系太少,属于百分百拒签的情况。

哪怕最近才认识了一些朋友,也达不到能固定罗艾迪人生轨迹的程度,她就算真的被家人绑走,估计也只会变成几个敷衍的理由,然后就此结束。

人可以选择独处,但一定要留有足够的痕迹才行,否则过于默默无闻,过于存在感低,出个什么事情都没有人知道,更别提有没有人会为之伸张正义。

“怎么这么难?”

罗艾迪这会儿还在准备着出摊用的东西,她起码要把今天的食材用掉,免得不新鲜坏掉又损失一笔钱。

所以越想越头痛,找不到什么好办法的时候,手上依然不能停,惦记着不能把已经买好的食材砸在手上,什么难过掉眼泪都要先等等,把手上的事情先忙完再说的既视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