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北糙汉狠狠宠(52)

作者:慕仙仙 阅读记录

“就从家带了点糕点,不算买东西。黄姨,这是木糖醇的,不升血糖也不长胖。”

周远听到院门口传来熟悉的说话声,便停下动作站在房顶向下看。覃晴也用余光察觉到房顶有人影晃动,她一抬头正好与他对上了视线。

她那天没回他的微信,他就再没联系过她了。

黄秋萍说:“周远在上面晒白菜呢,你上去看看不?”

“好啊。”

“来。”黄秋萍带着覃晴到了房子侧面架着铁质楼梯的地方,指给她:“从这上去就行。”

看覃晴顺着一人宽的楼梯往上走,黄秋萍又叮嘱:“扶着点啊。”

“嗯。”

覃晴的背影缓缓向上,直到从楼梯迈上房顶,黄秋萍才笑着转身进屋继续剁菜馅。

黄秋萍家的房顶不是那种铺着瓦片的斜面顶,而是个极大的平台,秋冬时节便可以在平台上晒稻谷、玉米和冬菜,当地人管这样的房子叫“楼座”。

九十年代,谁家要是能盖上几间这样的大楼座,那可是要羡慕死人的。

但现在这楼座可没有任何能让人羡慕的地方了,因为太旧了。房前装饰的彩砖早已斑驳脱落,房顶的平台也看得出开裂又多次修补留下的痕迹。

此时房顶平台上已经摆好了三排大白菜,一个挨一个整齐的跟站军姿似的。

自听到覃晴在楼下说要上来看看开始,周远就也像是站军姿一般地站在那里,看着她上了房顶又一点点向他走过来。

覃晴径直走到周远身前,没说话,却在抬眸看他的同时伸手在他唇边的脸颊上轻轻抹了几下。

她的手指有点微凉又柔柔软软的,让周远没由来的浑身一颤。他不明白她是什么意思,便只能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垂眸看她。

然后听她开口道:“小心点,土都蹭到脸上了。”

那语气听起来仿佛前天妈妈来找茬,她们当街对骂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覃晴说完收回手,两人相视一笑。

覃晴问:“要把白菜晒干吗?”

“不是。就是晒几天把水分晒出去点,到时好保存。”

覃晴盘腿坐在房顶空地上,一边看周远继续把白菜摆整齐,一边听他给自己讲东北晒冬菜的事。

周远说以前东北的冬天太冷,种不了什么蔬菜,所以大家都会在冬天来临前把白菜大葱这一类好保存的菜晒一下,表面水分少了菜就不容易腐烂。

然后这些晒过的白菜会被拿去积酸菜或者放进地窖里保存,一般晒一次菜就能够一家人吃一冬天的。

虽然现在冬天也能在大棚里种或者在市场买到南方运来的新鲜蔬菜了,但很多人家里还是保留了晒冬菜的习惯。有的人家即使晒几棵也会晒,算是一种东北人过冬的仪式感。

覃晴说:“黄姨家就两个人,能吃这么多白菜呀?”

周远头也没抬地边摆白菜边说:“黄姨积酸菜好吃,我就多买了点白菜,到时让黄姨积了冬天食堂用,也能给亲戚们都送点。”

覃晴想:真是不辜负亲戚朋友们对他的信任和喜欢,他连冬天积个酸菜都要想着给别人带份。

周远下楼去把剩下的白菜抬上来,还顺手给覃晴带了个小板凳。

“别坐地上,

凉。”

覃晴站起身拍了拍身后沾到的土,又转头看向周围,今天天气好,房顶的视野也好。

远处的澪江波光粼粼,将这个小镇与对面的市区整齐地分隔开。江边的沿江公园已经进入开发的尾声,原本高高耸起的塔吊正在陆续拆除。

近处几家民宅的房顶也是这样的平台,有的上面已经晒好了白菜大葱,还有一家的房顶正有人像周远这样,把白菜搬上来一个挨一个地码放起来。

她往房顶边缘走了走,去看隔壁的周远家。“原来上面看是这样的。”

周远却两步上前拉住了她的手:“小心点,别站边上。”

覃晴瞥了一眼被他拉住的手,周远便连忙松开了。

她没再说话,走去坐到小板凳上,周远就继续弯腰晒大白菜。

太阳渐渐西沉,跨江大桥倒映在江面,在江水静谧缓慢的流动中光影摇曳。远方的天空被金色的光辉染成了油画一般粉橙相接的柔光涂层。

覃晴一手握着调出拍照界面的手机,另一手缓缓伸向前方。在视觉错位的照片里,她细白的手指正触摸着将要没入地平线的太阳,似乎她稍一用力就能将太阳捏扁揉圆。

覃晴再拍了几张照片,便又悄悄按了相机的转换按钮。原本在拍夕阳的镜头变成了拍她自己,以及在她身后晒着大白菜的周远。

她从没想过有朝一日还能这样看夕阳:她坐在东北小城某个农村民宅的房顶,文艺又浪漫地遥望远方。她身后的男人却对这美景毫不在意,只一心卖力地晾着大白菜。

上一篇: 别打扰我拿金牌 下一篇: 一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