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并非因嫁妆之事动怒,而是对穆岁安奉承皇帝心生不满。
然而,在穆岁安眼里,乃至天下臣民心中,皇帝乃一国之君,如此本是天经地义。
皇帝与太后之间已生嫌隙,这非普通百姓所能知晓之事。
毕竟,皇帝在表面上甚是孝顺,与太后堪称母子情深……
太后见穆岁安垂首而立,双手还在摆弄衣袖,一副百无聊赖的模样。
“穆岁安,你真的同意,自己的夫君刚大婚便纳妾?”她突然发问。
闻言,穆岁安抬起头,先是看了一眼蔺聿珩,而后将目光移至太后身上。
“这种事情……好像也由不得我说不同意吧?我哪能做得了郡王爷的主?”
她眨着那双明亮的大眼睛,说出的这番话语,倒显得颇有自知之明。
不知为何,听到这话,蔺聿珩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不禁生出丝丝怜惜。
穆岁安身为正妻,怎会没有资格过问他的纳妾事宜……
一切皆是他的过错,若他对亲事多费些心思,如今局面或会有所不同。
至于太后与昭阳长公主,则因穆岁安的自知之明,而无言以对。
就在这时,一位太监躬身入殿,轻声禀报:“太后,韩姑娘前来向您与长公主请安。”
闻听此言,太后与昭阳长公主竟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穆岁安。
穆岁安不明所以,但她还是能够读懂这母女二人的眼神。
“太后,外面的花很好看,我可以出去逛逛吗?”她随即开口。
“去吧。”太后应道。
“皇祖母,母亲,我去陪着她……”
“宴安,你留下!”昭阳长公主毫不客气地打断蔺聿珩的话。
时至今日,令仪依旧是她心中最为满意的儿媳人选……
第9章 青梅竹马
穆岁安踏出殿门之际,一位身着雪白长裙的女子,正从对面徐徐走来。
这位美人的腰身,会不会轻轻一拧就能折断——这个念头突然闪过穆岁安的脑海里。
仅一眼,她便提着裙摆,兴高采烈地从白衣女子身旁走过。
反正不认识,刚才太监禀报时,称呼什么姑娘,那她应该不用行礼,更怕行错礼。
她第一次进宫,自然满心好奇……
此时,站在原地的韩令仪,凝望着那道渐行渐远的红色身影,一时竟有些恍惚失神。
在此之前,她想象中的土匪,应是皮肤粗糙、姿色不佳、举止粗鄙,甚至五大三粗。
然而,这位穆岁安的容貌,似乎比她略胜一筹……
从方才走路的姿势来看,此人虽不懂规矩,但丝毫不显粗鄙,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灵动。
这是一个与京中大家闺秀全然不同的姑娘,那种感觉就像是——
看惯初春淡雅的幽兰,突然见到盛夏热烈绽放的丹若,蓬勃的朝气与活力扑面而来。
即便是她,亦觉耳目一新,更遑论那些以貌取人的肤浅男子。
须臾,韩令仪收回视线,仪态万千地往殿中走去。
兄长惨死于土匪之手,母亲悲痛过度离世,她与穆岁安有着血海深仇……
待行至殿内之时,韩令仪那如秋水般的眼眸,情不自禁地被身着绛色锦袍的蔺聿珩所吸引。
原来,平日穿着淡雅的男子,换上明艳之色,竟是这般耀眼夺目。
然而仅仅一瞬间,韩令仪便迅速回过神来,她仪态端庄的走上前,恭敬地行礼道:“拜见太后、长公主殿下……临安郡王……”
“起来吧。”太后满脸慈爱,“你与宴安相识数年,不必如此见外,且坐下说话吧。”
这时,一旁的昭阳长公主也笑着开口打趣道:“可不是嘛!往日你都是‘聿哥哥’‘聿哥哥’地叫着……怎么如今竟这般生分啦?”
说着,她还冲韩令仪眨了眨眼,引得太后轻笑出声。
她与令仪的母亲因缘结识,往昔关系尚可。正因如此,这两个孩子已相识十年之久。
想当初,若非大师曾言,宴安的命格不宜婚约压身,或许她早为二人定下这门亲事。
毕竟,她的出身已是尊贵无双,作为她的儿子,根本无需再攀高门。
故而,对于儿媳人选,她只要孩子知书达礼,门第清贵,便是足矣。
“长公主……”韩令仪的脸上闪过一丝羞涩,“昔日年少……不懂规矩,而今不敢放肆……”
言尽于此,她垂下眼眸,面上不经意间流露出无奈与黯然之色。
见状,昭阳长公主不由得心生怜悯与疼惜之情,遂将目光转向一直沉默不语的蔺聿珩。
“宴安,你与令仪多年情分,切不可因外人而变,你心中应当有数。”
至于那个“外人”指的是谁,在场的几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