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霁冷笑道:“穆郎君,你深更半夜带着长歌去先帝的寝宫,还放火烧寝殿,险些烧伤她,如此行事也配当长歌的夫婿?”
穆青衣见他兴师问罪,垂眼低哑道:“此事是我的错,好在殿下没有受伤,寝殿也重新封起来,起火是意外,不过帝宫的治安由摄政王大人的铁甲卫负责,大人也该负责吧。”
萧霁眉眼愠怒,好一个穆青衣,比他老子还要难缠,他老子他在麾下都毕恭毕敬,到了他这里,仗着他是道门之首的徒弟,这般嚣张。
他不过是仗着他在民间的好名声。
“不知你深更半夜带着长歌去先帝寝宫做什么?”
“只是夜间散步,无意闯入。”
两人舌枪唇战,长歌无动于衷,给飞章添了添小厨房炖的银耳莲子羹,见小家伙吃的津津有味,明明爱吃,吃了一小碗就放下勺子,一幅我不吃了,也不过尔尔的小表情,眼睛却一个劲地盯着她的碗。
她将没动过的银耳羹推到小家伙面前,微笑道:“我不爱吃这个,你帮我吃掉吧,免得倒掉浪费。”
飞章眼睛一亮,说道:“既然阿姐不爱吃,那我就帮阿姐这一次吧,下次断不可这样了。”
她眉眼含笑,低低地应道:“好。”
两人姐弟情深地吃着银耳羹,跟一边的剑拔弩张形成鲜明的对比,萧霁和穆青衣对视一眼,全都噤声不语,看向长歌。
长歌(殿下)和幼帝的感情出乎意料的好,若是从小教导幼帝帝王之道,等到他成年,她也能卸下一身的担子,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只是她想过的是什么生活?是登基为帝、母仪天下还是隐居江南水乡?
萧霁和穆青衣各怀心思,沉默地吃完了早膳。
三日后就是十月初十。宫里气氛肉眼可见地紧张起来。
第178章 就算千军万马来了,也如期大婚
因婚期将近,帝宫乃至朝华殿,气氛都有些诡异。
萧霁干脆歇在了宫里,穆青衣也住在朝华殿的偏殿,即使长歌被褫夺了监国权,宫里宫外的消息依旧源源不断地传到她的耳中。
新臣一派主张她纳夫,幼帝成年前依旧可以居住帝宫,老臣一派主张摄政王监国,辅佐幼帝,帝姬殿下应嫁夫随夫。新臣老臣立场完全反了过来,朝堂乱成了一锅粥。
“现在外面无论是新臣还是老臣,都说殿下嫁与穆家郎君,尚书令大人一跃成为皇亲国戚,不可再掌管外朝,应该主动辞官。”
“殿下,尚书令大人来了。”
长歌放下手中的奏折,抬眼说道:“让他稍等。派人去偏殿请穆家郎君过来。”
宫人去请穆青衣。这几日想到他是秋墨衍的幕僚,她对他十分的冷淡,加上萧霁派人盯着他,时不时来朝华殿,两人几乎没有独处的机会。
很快宫人就领着穆青衣到了内殿,依旧是清风明月一般的温润郎君,他是道门之首的徒弟,一言一行都透着一股奇特的韵味,令人如沐春风。
“殿下找我何事?明日便是大婚,可是有什么事情要交代?”
随着婚期将近,宫里宫外都紧张异常,萧霁的军马异动,已经抵达了盛都外的安城,一日就可挥军南下,更近的温泉行宫山里,藏着先帝秋墨衍暗中蓄养的十万大军,宫里铁甲卫和暗卫营暗中对峙,朝堂上,更是瞬息变幻,局势难以预料。
萧霁和秋墨衍的行踪他都了如指掌,唯独长歌殿下这几日对他冷淡异常,没有任何举动,仿佛在安心待嫁。
这让穆青衣内心隐隐不安。殿下监国数年,朝中有不少新臣都是她一手提拔出来的,此次这些人好似全都静默了下去,依照目前的局势,她完全有能力参与这场宫变。
萧霁对她有情,不会杀她,先帝独独对她与常人不同,更不会杀她,甚至想通过这门亲事助她脱离萧霁的掌控,两个欲争天下的人都不会伤她,殿下完全有能力隔山观虎斗,坐享渔翁之利,同时削弱萧霁和秋墨衍的势力,真正地独掌朝堂大权。
前提是,她知道秋墨衍藏在温泉行宫山中的十万大军,知道她病弱的太子哥哥身居幕后,才能从这混乱的局势中脱身出来,看清形势。
穆青衣内心隐隐有一股冲动,他返回帝都之后,亲眼目睹她摄政的种种,目睹她对于百姓的仁慈之心,目睹她和幼帝之间的感情,目睹她刚柔并济的手腕,若是她一直当政,也许对大盛朝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有那么一瞬间,他想违背先祖的盟约,站在她的阵营里,然而还有一种更自私的渴望涌上心头,他不想她一生都被困在盛都,想带她远离这一切,去看看大漠孤烟,看看小桥流水人家,看看风雪中的小酒馆和山间的道观,她这一生该是自由的,而不是为了这早已腐朽不堪的王朝活活葬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