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豪门对照组的真千金(2184)

作者:烟夕 阅读记录

懒得说。也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当帝后不是那么容易的,昨夜萧霁就有些苦恼,不想做这个皇帝,她也不想做这个皇后,左不过是被赶鸭子上架,被逼无奈罢了。如今不说,还能过几日简单平静的日子,若是闹的全府皆知,那人人见她都行礼,才是无趣。

三夫人内心钦佩,果然不是一般的小娘子啊。

认亲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由于新帝登基和封后大典在即,所以萧府也抓紧时间认了这门干亲,开祠堂,将秋长歌记在了长房名下,是长房的嫡女。

远在乡下祖籍的大老爷和大夫人接到书信之后还一脸懵逼,不知道发生了何事,只知道父亲给他们收了一个嫡女,还是之前的秋家小娘子,又说萧霁没有记入过萧氏族谱,所以不是萧家人,日后就当没这个人。

这……

好在书信的最后,因秋家小娘子是记在他们名下的,出嫁的时候要有父母双亲在,于是他们可以结束乡下面壁思过的日子回京了。

想到能回京见到儿子,夫妻俩欢喜地抱头痛哭,突然觉得这个女娘收的挺值的,父亲还是爱他们的。

于是大老爷、大夫人连忙收拾行囊回京,回京时还带了乡下一箩筐的咸鸭蛋,等到回府得知新帝登基,他们认的义女要嫁入宫中为中宫皇后,大老爷惊得吓掉了一手的咸鸭蛋。

娘哎,这是给父亲带的咸鸭蛋。不是,上一秒他和夫人不是还在乡下流放吗?为什么下一秒他就要做国丈了?

是他疯了,还是这世道癫了?后来大老爷和大夫人听萧茗细说了这段时间以来盛京发生的事情,以及萧霁的真实身份。

大老爷夫妇惊出了一身冷汗,若非他们已经收了秋长歌为嫡女,恨不能立刻就逃到乡下去。谁能想到他们大房名下籍籍无名的庶子竟然是先帝视若珍宝的小太子?

还有老四竟然被判了流放三千里,这是真流放!大老爷夫妇再三确认新帝登基不会记恨他在萧家受的苦,这才没连夜逃走,惴惴不安地做着这个国丈。

礼部日夜忙活了一个月,终于迎来了新帝的登基大典和封后大典。对此,满朝文武还有些意见的,在他们心目中,登基大典乃是顶顶重要的事情,封后大典怎可和登基大典一起举办,陛下对萧氏女的荣宠也太过了一些吧。

不过有萧公在,又有新帝力挺,满朝文武表忠心的时候,就算有意见也无人敢提,于是两个大典放在了一起办,忙的礼部两眼发黑。

秋长歌觉得,萧霁纯纯就是不想累两次,当然她连封后大典都不想有,不过是被他逼着陪他登基罢了。

好在流程已经简化到极致,这辈子也就累这一次,两人还是忍了下来。

至于秋落霜终于知晓侄女婿是刚登基的新帝,至于大老爷和大夫人看到庶子高坐龙椅上,惊得险些昏厥等等,都是后话。

第880章 春日将至(大结局)

秋长歌觉得,进宫之后的日子和在萧府的并无两样,只除了她要吃的药膳变多了,身体调养好了之后,某事自然也变得毫无节制。

对此,她十分的头疼。一开始她还跟萧霁约法三章,做二休一,每周都有休息的日子,这样她也能轻松一些,萧霁嘴上答应的好好,结果每夜都宿在她的宫中,到了晚上耳鬓厮磨亲的她昏昏欲睡的,然后就开始翻脸不认了。

约法三章失败。她也不是很懂,男人为何如此热衷此事,而且他不喜女子近身,宫女碰到他的手都要翻脸,渐渐的陛下凶狠,皇后善妒等等无稽之谈全都传了出来。

尤其今日萧霁在朝堂斥责了要他纳妃的御史,说御史台包藏祸心,要害他和皇后不合,还说御史台诅咒他无后,总之萧公都跑到她跟前来告状了。

“近来,御史台那些老顽固就跟疯了一般,一直说娘娘三年无后,朝堂不可后继无人,所以逼着陛下纳妃,陛下险些要砍了御史台一众言官的脑袋。”萧公说道,“还望娘娘多多安抚陛下,莫要留下史书骂名。”

萧霁杀言官之事,是一百个能干的出来的。这些年他也就不过装的仁厚宽和,秋长歌心里有数。是前半生作孽太多,后半生想多活几年,和她多做几年夫妻,不然那些叽叽歪歪的言官还能日日如此蹦跶?

秋长歌微笑道:“对于我无出这件事情,祖父以为如何?”

萧公被难住了,他自然是不希望陛下纳妃的,皇后出自萧氏,太子最好也应出自萧氏,但是他也私下问过碧霄先生,得知以皇后的身体,要受孕很难,就算宫中日夜精心调养,也只是让皇后和常人无异,至于能不能受孕得看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