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豪门对照组的真千金(1335)

作者:烟夕 阅读记录

明歌冻僵的身子被火一烤,暖和了几分,低哑说道:“我们皆是无家可归之人,听闻青山上有一座道观,故前来拜入道门。”

老妪夫妇俩对视一眼,说道:“娘子有所不知,青山上确实有一座悬观,但是无人能找得到,我们夫妇俩在青山山脚下住了一辈子,只见过一次悬观,想再去找,就找不到了。”

明歌抬眼,听他们继续说下去。

老丈有些激动道:“那是二十年前的一个晚秋,因快要入冬,我和老婆子就上山去打柴,在山中走着走着不知道就怎么迷路了,然后天下起了小雨,山间起了白茫茫的雾气,我们就看见半山腰上有一座道观。

那道观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我们还进去讨了一口水喝,避了避雨。

等雨停了,道观中的道长还笑眯眯地送我们下山,后来我们将此事说出去,无人相信。”

老妪点头道:“我们后来也去山中找过,但是如论如何都找不到,所以也不知晓那日所见是不是真的,听说山中有精怪,也有各种迷幻人心的药草,真真假假的,二十多年了,你们还是头一个来山中寻道观的人。”

风三问道:“何为悬观?”

老丈道:“那道观建在悬崖峭壁上,一面是万丈悬崖,瀑布如练,一面是云雾缭绕,就像是悬空而建的。那场景,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明歌微微一笑:“多谢两位告知。过了今日,两位还是搬到十里外的郡县生活吧,明日之后,山下就不太平了。”

夫妻俩大惊,问道:“真有道观?”

明歌点头:“有缘才得以相见。”

老丈和老妪对视一眼,面露喜色,好似多年心结终于解开,原来他们不是在做梦,而是真的见到了山中道观,他们是有缘之人。

明歌起身告辞。

“小娘子,你们这就要上山吗?带上几个红薯,刚烤熟的,热乎着呢。”

“还是在我们这里住一晚,再上山吧。”

明歌微微一笑,摇了摇头,带着斗篷,和风三一路朝着山上走去,走出老远,回头看去,那老妪夫妇二人还站在门口相送。

“娘子,为何要让那老丈夫妇二人搬走?”风三牵着马,低声问道,而且他还看见娘子留下了一袋子的明珠,“我们一路走来,行踪隐秘,多是走荒山野岭,盛京那边未必知晓。”

明歌抬眼看着青山的地势,淡淡说道:“或许是我多虑了。”

风三沉默,娘子并未多虑,如果他是高祖陛下,也会追至青山道门,有些人外表看着正常,内里早就疯了。

“若是陛下追来,娘子该如何?”

明歌看着云雾缭绕的青山,清冷一笑:“那他恐怕要老死在青山了。”

这样龙藏于渊的地势,就算是十万铁甲卫也能藏的无影无踪,何况是一座道观,秋慕白穷其一生都找不到道门所在。

雪越下越大,山上的积雪也越来越厚,明歌下马,牵着马,一路寻找着山门道观,一道悠远的钟声从山间传来,一声声似是在指引着什么。

“是道钟。”风三惊喜道,“娘子,山上真的有道观。”

明歌听着山中回荡的道钟,带着他一路上山,终于在半山腰的悬崖边看到了那座不知屹立了多少年的道观。

道观建在悬空的山体之上,背靠悬崖峭壁,明歌看着那道从山顶飞流直下的瀑布,看着簌簌下落的白雪,看着满山嶙峋的怪石和雾凇,微微一笑。

这里还真是绝美的埋骨地。

她喜欢这里,不知道风眠洲喜不喜欢。

“娘子,是道观,真的有道观。”风三惊喜地叫道。

风三前去应门。

只见一个七八岁的道童打开门,探出脑袋,看见明歌和风三,惊讶地瞪大眼睛,喊道:“师祖,师祖,有人来了,有人来了。”

“那是你师父。”一个道袍破烂,举着锅铲的老道从道观内出来,冲着明歌笑道,“抱歉呀,小国主,在山里喝了一坛酒,睡过了头,等醒来就已经是第十年春了,就没顾得上去盛京接你。

好在你聪慧,知晓寻过来,年夜饭马上就好。”

明歌看着那跛脚老道,跪下来朝着他磕了一个头,喊道:“师父。”

跛脚老道吓了一跳,连忙扶起她,见她如今最后一丝尘缘都被斩尽,真正地入了道门,幽幽叹了一口气:“既是如此,以后世上就无大月国小国主,只有青山的梦山道人了。”

世事终究不如人愿。

“哎哟,锅烧焦了。”老道说着火急火燎地举着锅铲就朝厨房奔去,留下目瞪口呆的风三和明歌。

小道童挠着脑袋,嘿嘿笑道:“师祖平时不这样,今日因为师父来了,师祖高兴的很,酒醒了就开始做饭,平时都是我做饭给师祖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