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零年代女军医(313)

作者:月半蔷薇 阅读记录

第144章

许晚春头一次参加战地救援。

又因为战地救援的医生们必须签署保密协议, 很多规矩她都不知道。

本来还以为会是没日没夜的忙碌,没想到居然还有休息天,简直就是意外的惊喜,

不止许晚春, 聚在一起吃饭,头一次参加战地救援任务的其余人,也都松快了不少。

好歹是个盼头不是?

培训周期5到7天。

一行人已经经历了第一天的政治审查与忠诚强化,还有第二三天的热带病与战伤急救。

今天是培训的第四天。

吃完饭后,没有休息, 几十名医护人员便继续开始了, 关于战场生存与隐蔽行动的训练……

等第五天,便是综合考核与分派评估。

至于预留的第六和第七天, 则是弹性延长期。

直白些说,就是给第一次没有考核过去的人,再一次补考的机会。

若还是不能通过, 便会被判定“不合格”, 并遣返回原单位。

与之一起遣返回去的, 还有档案上标注的“暂不适国际合作”。

简简单单几个字一出,代表后续的晋升基本完了, 甚至还可能会被慢慢边缘化。

被调派过来的都是年轻人,还都是精挑细选的存在,未来有着无限可能, 自然谁也不想被遣返。

于是乎,培训期间,所有人都拿出了十二万分精神。

热带病速成课、蒙眼截肢指征、极限环境模拟、无声急救、器械伪装、言语突破……不管是哪一样训练,不管多累多苦,全都咬牙□□了下来。”

“……这一批医者都很不错啊!”总联络员翻看着最终成绩单, 越看越满意。

甲乙丙丁四个等级,未合格的丁级一个没有,他不算意外。

但三等丙级也没有几人,基本全在最优秀的甲乙之中,联络员怎能不高兴?

来送成绩单的指导员倒不是很意外:“全国调派过来的精英,怎么可能这点本事都没有?”

“也是。”联络员认可一句,便将注意力又集中到分配名单中去。

他习惯性先去看一线战场的成绩,这些是送去最前线的,各项水准必须都在甲等之中。

也就是说,每人每项考核都得在90分以上。

等他看完一线,再去看二线的时候,意外又不算意外的看到了三个高分,然后缓缓皱起了眉。

见状,指导员都不用领导开口问,主动解释:“198号的家属即将临盆,207号全家就剩下他跟寡母,其余全是烈士,218号本人分娩不满三个月,丈夫目前在一线,两人还都是独生子女,这三人是上面定好了的,必须放在二线。”

理由倒是合理,联络员才皱紧的眉又松开,只是视线到底在218号格外亮眼的成绩上多逗留了一会儿……这才是一线紧缺的好苗子……可惜了。

=

此次培训5天便圆满成功。

拢共72人,6人一组,混编成了12小队。

作为主治医师的许晚春不意外的成了6人小队的小队长。

与她一个队伍的,除去陈玲外,其余全是陌生人。

在这里,所有人都抛却了姓名,他们只有编码。

218号许晚春背上行囊,带着小队另外五人,跟着一名战士,很快就爬上了一辆解放卡车。

这是一辆建材运输车,几人与各种材料一起,藏在密闭狭窄的缝隙中。

艰难颠簸了五六个小时后,许晚春他们又来到了一处秘密据点。

在这里,大家都换上了Y国提供的党徽臂章,又休整了半天,等到天色漆黑,才换乘上Y国的GAZ-63卡车。

夜间行驶并不代表一切顺利。

经过L山时,需要接受Y国边防盘查。

遇到M军照明弹时,车队会分散躲进甘蔗林中,一躲就是几个小时……

直到来到友谊关T市,才由Y国的向导,七拐八绕的引到伪装成采石场的地下医院。

说是医院,但在许晚春一行人看来,眼前紧挨着石灰岩山的露天矿坑,怎么看都不像是内有乾坤的。

不过作为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人,谁也没有将怀疑露出来,只沉默跟紧了向导。

又步行了一会儿,一行7人总算停在了一处废弃矿道口。

矿道口横亘着锈蚀的铁轨,上方还悬挂了“危险!禁止入内”的Y国标牌。

向导领着几人继续往里,直到来到矿道内的第四块塌方巨石前(实为空心玻璃材质),矮小的Y国向导才用别扭的中文道:“就是这里了。”

说话间,他人已经上前,三两下将“巨石”移开,露出向下的钢制旋梯。

向导没急着下去,而是捡了一块石头,探身在壁道上三长两短的敲击起来。

洞里很快就有四声蛙鸣声响起。

Y国向导这才看向几人:“可以进去了。”话音落下的同时,他的脚已经踩上了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