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惟许侯夫人(283)

作者:法采 阅读记录

言下之意,他也完全不知道三郎自尽的事。

杜泠静心道连六郎和惠叔都不知道,祝奉不知也不奇怪。

饶是如此,亦如希望之火破灭,她也没能从祝奉处得到答案。

但祝奉却思来想去,与她说了几句,关于谦筠十分关注朝堂的事情。这事杜泠静知道,只是她心思都在藏书上,与三郎一起讨论朝局的时候不多,三郎似乎也无意告诉她许多。

祝奉不知道更多关于三郎的事了,她连几日又拜访了几位三郎生前的旧友,都没得到答案。

她只能又去找了惠叔,问他三郎可还有什么手札之类的东西留下。

惠叔却道,“夫人也是知道的,三爷不想留太多东西缠绵人间,那些手札都烧了,老奴也不记得还有了……”

杜泠静酸了眼眶。

惠叔将她眼睛红着,连忙道,“三郎留下的,除了书册之外,其实还有许多朝廷邸抄小报,还有些关于朝中时局的评议之类。但因着与时局相关,这些也烧了不少,留下的都被收进了库房里。至于旁的散碎笔记什么,都在青州老家,在三爷书房里。”

在三郎书房里……

他走之后,不管是他爹娘,还是六郎,从不曾动过他书房里的东西,一切如旧,杜泠静那些年想念他的时候,也去看过,坐在他日日读书的椅子上,默默坐着,又趴在他的书案上,仿佛能问到他身上墨香与竹香交织的气息。

杜泠静返回了侯府,将崇安叫了过来。

“安侍卫,我想回一趟青州。”

速去速回,在侯爷从西北回京之前,就赶回来。

她想亲自去三郎书房里再看一遍。

她想知道他到底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她要回青州自己寻找答案。

但她把话说了,崇安吓了一大跳。

她跟崇安解释自己不是要走,会赶在侯爷而之前回来,甚至不用告诉侯爷,毕竟他往西北还要上战场,他不需要知道。

但崇安无论如何都不同意。

“侯爷有吩咐,夫人决不能离开京城!”

崇安是被吓坏了,哪怕杜泠静说她别人都不带,只带着崇安与侯府侍卫回去,也不行。

她心口闷闷,见无论如何都说服不了崇安,只能道。

“那你万万不要告诉侯爷,莫要耽误他在前线的事!”

她是这么吩咐的,但崇安却记起侯爷前几日走前吩咐过,说在家中看好夫人,夫人有任何动向,立时向侯爷汇报。

之前夫人离开京城去保定就拂党的消息,就搁置了一天才告诉侯爷,侯爷极其不快,这一次崇安长了记性,没再听从夫人,速速将消息递给侯爷。

不过陆慎如还在一路往西奔马,终于顶着炎夏的日头,到了宁夏关城。

他只见了几个心腹将领,将此番准备活捉九王的事说了来。

众将先见到侯爷秘密赶来,便是一振,接着听闻要捉那鞑靼九王,更是兴奋起来。

*

关外。

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有部落驻扎于此。

下面的人陆续带着炙烤得流油的羊肉,与烈辣美酒往帐子里送来。

那部族的首领当下让人割下最好的一块,递给了一旁一个年迈的人。

“九老,我等在你面前还是稚嫩了些,这数月与交战,还是多亏了您。”

那首领递上割肉的匕首,有给那人碗中满了酒。

“九老从前,可是差点灭了永定军的人,当年的威风,在整个大漠都响当当,怎么不听您提提当年风光旧事?”

他说着,帐中其他部将都凑了上前,吆喝让九老说一说。

那九老,也就是鞑靼九王,却没有什么谈兴,老迈的疤痕纵横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

“汉人有句话,好汉不提当年勇。”他道,“都是天意罢了。”

说完,喝完了酒,独自走出了帐子。

众人见他不肯多言,倒也没追,只说起近来宁夏关城的事,上次他们重伤了刚到宁夏的忠庆伯世子,但那魏世子岂是好相与之辈,将他们几个部族的联军打得七零八落。

他们好不容易这才聚起些气来,只想着何时回去宁夏复仇。

九王却没与他们议起此事,只是独自走到帐外。

明月高悬在山巅。

他想起了汉人的弘启十四年,半数永定军近乎折损完的那场仗,他确实在里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若论风光,自是风光,但是,其实那非是他自己的本事。

而是有人掌握了永定军出关的消息,偷偷传给了他。

他从领口拉出一块骨雕圆牌,那上面刻着一个极其繁复的纹样。

若是陆慎如或者魏琮此刻看去,一眼便能看出那纹样,与细作所漏的纹样一模一样。

上一篇: 瑶衣 下一篇: 岁岁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