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折此芳花(72)

作者:总小悟 阅读记录

蒋家去林家提亲,恨不得敲锣打鼓的昭告所有人蒋文生和顾家的小姐没任何关系,更是往脸上贴金说裴誉欣赏蒋文生写的文章,所以经常找蒋文生谈论诗书,对蒋文生赞誉有加。

蒋家人没脸没皮,是他们主动提亲,如今又一副清高的模样,可外人还居然相信他们的话。

不少人都说,蒋文生来日必定是个可造之材,怎么可能和顾家这样的将门出来的女儿结亲。

消息传的并不好听,所以钟妈妈没有同王若兰讲。

但是,传的如此厉害的消息,柳家怎么可能不知道?

钟妈妈想,顾遥卿闹这么一出,无非是想借王若兰的口,打消顾长鸣想让她嫁去傅家的念头。

傅家家世并不显赫,傅家大郎容貌也不出众,但是傅家家内和睦,无论是谁嫁过去,也不会受半点委屈。

最重要的是,傅家的男子若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省了内宅多少争斗。

她能理解顾遥卿不想嫁,但是不能理解顾遥卿如此拐弯抹角的利用王若兰和顾遥怜,还把她自己撇的干干净净。

“钟妈妈。”有厨娘走近问,“望春斋催的莲子酥还送吗?”

“不送。”钟妈妈回答,“表小姐若想吃,会亲自来同我讲的。”

王若兰身子不好,时常要吃药膳和滋补的东西,所以三房的小厨房是裴誉特意给王若兰设的。

顾遥怜自幼也挑嘴,可也从未像顾遥卿这样总嫌弃公中做的菜肴难以入口、挑三拣四。

或许是因为顾遥卿入府不过一日,就挑了绣春伺候,钟妈妈对此多有怨言。

钟妈妈虽然不高兴,但是奈何王若兰宠孩子,也没有多说什么。

现在三房和大房水火不容,顾遥卿是真的不知,还是故做懵懂呢?

这个答案只有顾遥卿知道了。

彼时,钟妈妈的话传到了顾遥卿的耳里。

绣春低头,“小厨房里的厨娘来自瀛洲和江南,她们不止擅长做药膳,煲汤和做蟹也是一绝。”

“奴婢听人说,三太太总是派人做莲子酥给二姑娘送去,这是极其普通的事情。却不想钟妈妈不愿意拿给大小姐,只是一道普通的点心。”

顾遥卿不傻,她怎么不知道绣春是在挑拨她和顾遥怜的关系。

可是她和顾遥怜的关系,哪里需要外人来挑拨?

她恨顾遥怜,这种恨是埋在骨子里的也不敢被外人知晓的。

她故作迷糊,“只是一道莲子酥而已,拿不到就拿不到吧。”

“妹妹是在姑母身边长大的,姑母多疼惜她也是正常的,我不会为这点小事和妹妹生出嫌隙的,她可是我的嫡亲妹妹。”

绣春闻言,笑着说,“大小姐你可真是心善!”

才怪。

若顾遥卿真的是个毫无心机的,怎么可能在她提醒顾遥卿顾遥怜不能用蟹后,顾遥卿便立即留下了她。

顾遥卿从她的嘴里得知了很多顾遥怜的事情,虽然顾遥卿问的很小心,可绣春毕竟是被特意教养长大的,怎么看不透顾遥卿的心思呢。

她们不过是彼此利用罢了。

顾遥卿在望春斋这几日,每日清晨都回去给王若兰请安,也会和顾遥怜一起用膳。

与此同时,当今圣上终于想起了京郊的武将,在故意晾了他们几天后,召他们入宫面圣。

武官们多少心里有些气,可又无能为力。

若论拳头,他们自然是谁也不会服输的,可论计谋和口舌,他们当真不是这些文官的对手。

陛下是个聪明人,在狠狠的打压了武官的气焰后,又吩咐用王爷下葬的待遇厚葬陈老将军,更是给陈老将军的独女陈玉树和顾长鸣赐婚。

和陈玉树定亲的男子,也死在了沙场上。陈玉树等了他多年,现在年纪也不小了,所以陛下又恩准她只用守孝一个月便完婚。

于陛下而言,这是天恩。

可于陈玉树在听闻圣旨后,却气的直接浑身发抖。

父亲虽然糊涂,让她嫁给顾长鸣,认为女子必须要男子来保护才能安稳,可父亲的心是好的,她和父亲的感情也并不淡薄。

可她身为女儿,却只能为父守孝一个月就要匆匆出嫁。

更重要的是,她心上人去世,她却不能伤心。

父亲和心上人是为国捐躯,却落得这样的待遇。

这哪里是恩赏?这是对陈家和武将们的羞辱。

什么厚葬?这些难道不是做给活人看的?

不知为何,她想起了昔日的妖妃郑萱,当年的郑萱是不是也这样无助?

“姑娘。”陈玉树身边的贴身张嬷嬷劝道,“你不能不高兴,你得让所有人知道你高兴,你心里是感谢陛下的。”

“将军走的时候,必定是最放心不下你,所以才会做这样的决定。若你让陛下知道你有怨怼,这些文官会把老将军的所有战功都抹平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