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料唐成远不懂她煞费苦心,是为谁筹谋,反将林净月兄妹两人推得更远了些。
也怪她,听了唐成远几句挑唆,就又犯了糊涂。
只瞧见唐映柳成了三皇子侧妃,却忘了那封册封侧妃的圣旨上,写的可是对林净月侍疾有功的赏赐。
嬷嬷嗔怪地道:“先不论她还不是正儿八经的东宫太子妃,就算是,那又如何?您可是她的祖母,若无成远侯府的扶持,她还能坐得稳太子妃之位?”
老夫人一顿,慢慢抬起头看了嬷嬷一眼,视线停在她发髻间的金钗上:
“你倒是点醒我了,她当上太子妃,靠的可不是成远侯府。”
成远侯府于如今的林净月而言,并非底气或靠山,而是拖累与鸡肋。
若再无半点助力,弃之,亦未尝不可。
老夫人疲累地闭上眼睛,努力摆正了心态。
起码林净月还是个孝顺的,不似唐成远和唐映柳,明知她被气病了,连问都不曾遣人来问过半句。
“来人。”
“老夫人。”陈管家推门而进,低声禀告,“刚有小太监来传信,奉太后口谕,安排刘嬷嬷为太子妃和三皇子侧妃的教养嬷嬷。”
老夫人猛地睁开眼,沉吟片刻后,轻叹一声:
“去,告知主院这个好消息。再把印臣抱来我院子里养着,三姨娘若再敢闹腾,往后印臣的事,不许她再插手。”
林净月不是个蠢人,一听她昨天试探的话,可能就明白她又摇摆不定起来。
得想个法子,亲近些关系。
*
“刘嬷嬷当真成了我的教养嬷嬷?”
芙蓉楼内,林净月略带诧异,也没想到会这么巧。
云华县主接过惊风递来的茶盏,漱口后又取过帕子擦了擦嘴:
“并非巧合。昨日得了刘嬷嬷递来的话,我便临时起意去了趟宫中,正巧太后娘娘与皇后在商量教养嬷嬷的事。”
她挥退惊风后,抬眸看向林净月,眸子里万分复杂。
谁能想到几个月内,险些挨了她一鞭子的林净月,竟成了东宫太子妃?
连她都得小心陪话,不敢轻易得罪。
“嗯?”林净月从糖铺账簿中抬头,似是在好奇后续。
这副模样,倒是与以往,并无太大差别。
云华县主笑容亲昵:“然后啊,我不经意地提起刘嬷嬷与你有过一场教导情谊,至于太后是如何考量的,我也猜不出。”
第104章 她哪比得上我家小姐
林净月听出云华县主不想邀功,想了想后放下账簿:
“县主不必如此,净月能到今日,多亏县主的伸手相助。”
无论是摆平糖酒商会的人,好叫一捧雪平安开张;还是冒险将时疫的消息传入宫中,传到泰丰帝面前……都少不了云华县主的帮忙。
云华县主脸上谦虚地摆手,心里则狠狠松了口气。
她也担心林净月当上太子妃后,会仗着太子的势欺人。
如今看林净月与先前变化不大,可算放下心。
“行了,都是熟人,你也别太客气。”云华县主恢复成以往直率的性子,大手一挥,让人送上吃食,“我邀你来芙蓉楼,是有要事得告知与你。”
林净月认真倾听着:“可是世家贵女入京择选一事?”
云华县主并不觉惊讶,东宫一向搜罗情报手段高超,又有小令子陪在林净月身边,她不可能不知道这事。
“贵女择选,倒在其次,反正你我也左右不了殿下的心意,只能听之任之了。”云华县主微微蹙眉,“我要说的,是梅家的事。”
看她一脸淡然,云华县主眼一眯:“梅家是太后的母家,但当年夺嫡时,并未站在陛下这边。因此虽然被封承恩公,实则和成远侯府一样,沉寂落寞了多年。”
且梅家和成远侯府相差无几,府上的人都自诩有太后当靠山,气焰无比嚣张。
林净月平静摇头:“一家是血脉至亲,一家不过仗着些许旧交,攀扯太后罢了。”
但旧日交情,总有消磨殆尽的那一天。
云华县主突然想起林净月正是出身成远侯府,尴尬地咳了下:“反正,梅家刚开始看中的是三皇子,后不知怎么的,又打上了太子的主意。
虽然受了挫,但梅家不会轻易放弃。”
林净月占了太子妃之位,梅潞可不会屈居人下,必定会对她下手。
云华县主也是担心林净月不知情时中了梅家的算计,这才急匆匆送了信会面。
林净月挑眉,没有明说已在东宫撞见过承恩公的事,只有些好奇地问:
“说起梅潞,我记得孟棠溪成了三皇子正妃,郁青菱当上六皇子正妃,那郁青青呢?”
郁青青当日算计人不成自个儿反受其害,送上龙床后被淑妃当场抓到,也不知后续如何了。